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65点长阳线、70点大阴线、触及2400点……本周市场的大喜大悲让投资者的神经又被考验了一把。同时,媒体掀起了一轮诟病A股的浪潮,但客观地说,在绝大部分投资人处于亏损状态时,某些分析或者观点往往经过断章取义的理解后就被无端地情绪化,同时也很容易得到共鸣,只是这种略显偏颇的呼喊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本周最吸引人的诟病来自于融资层面,有一个标题最“打眼”:“A股21年融资4.3万亿,累计分红0.54万亿”。这两个看上去反差过大的数字一下子刺痛了市场神经,于是“越穷越生”之类的评论接踵而至。其实文章中是这样表述的:统计显示,1990年至今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而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但一位资深券商分析师估算,普通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其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也就是说,花费4.3万亿元真金白银参与上市公司融资活动的普通股东所获得的分红额不超过0.54万亿元。
我们不否认,现金分红确实是给所有股东的,有中小投资者也有机构投资者甚至大股东,但融资时并不是全部由中小投资者埋单,机构投资者以及大股东同样要付出融资代价。如果1.8要乘以0.3的话,那么4.3是不是也应该乘以0.3呢?这里是不是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呢?
中国证券报同期刊文指出:2009年至今沪深两市通过发行新股和再融资途径合计募集资金为21183亿元,而近三年以来分红规模也稳步攀升,2009年和2010年沪深A股累计分红分别为3881亿元和5020亿元,如果考虑2011年以来的431亿元分红,那么沪深A股近三年以来的累计分红已达9332亿元。不过这样相对客观的分析在网上招来了一片“板砖”。原因只有一个,现在我们被深套其中,赔钱了。假如现在是牛市,在大涨,还会有人拿“融资和分红的巨大反差”来说事吗?更何况A股投资者中有几个是以获取红利回报为目的而投资股市的呢?
市场跌了总有原因,“圈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直接融资,错不在融资而在于“三高”融资。假如市场真的认为融资过渡到了不合理的状态,大家都不认购不就很简单地利用市场手段重创融资方了吗?可事实是照样有资金去认购,照样能发行成功。既然能发行成功,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你有什么理由不让市场发挥融资功能呢?
发发牢骚可以,骂骂街也能理解,但想挣钱还是客观地看待这个市场为好。本周的大幅震荡虽然让技术形态不乐观,外围的动荡给A股带来的全是压力,但有一点笔者认为是积极的,就是量能的放大,只要有充分的换手,对于多方而言就是好事,历来底部形成之前往往都伴随有放量的大涨大跌。(作者系资深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