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包钢稀土高调收储被指托市 扭曲市场实际需求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4日 14: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直以来,稀土收储作为国家稀土政策的重点备受关注,包钢稀土(600111.SH)从2010年5月开始筹备储备,此后数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对的是南方稀土行业对于中重稀土的储备似乎缺乏基本的热情,在他们看来稀土价格能调节生产,如果储备只是保涨不管跌,储备实际上是扭曲了市场实际需求。

  而在储备分歧背后,实际上是南北稀土行业对稀土价值的认识差异,南方稀土界普遍认为稀土的价值不在于其稀缺性,而在于下游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人为政策的驱动很可能产生拔苗助长的反效果。

  逆势下跌

  9月19日,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收购拥有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的价格不高于90万元/吨、符合质量要求的稀土镨钕氧化稀土产品。收购是为有效地保护稀土资源,维护稀土市场稳定,防止稀土价格大幅度波动损害稀土市场正常秩序。

  听到此消息后,最兴奋的是稀土贸易商,从8月开始,稀土交易市场的主角由包钢稀土、赣州稀土矿业公司等稀土大佬换成了全国各地的稀土贸易商,因为8月开始的6部委整顿使得绝大多数稀土生产企业停产或减产,市场上流动的稀土并不多。

  按照正常的逻辑,6部委的整顿应该加剧稀土供应的紧张,稀土价格应该进一步上涨,但实际上,大量的贸易商对高位的稀土价格产生恐惧,离场味道渐浓。

  此外,《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了解到,导致稀土价格在八九月份迅速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私挖滥采的稀土产品涌向市场,这类稀土由于成本低,售价也低,从而拉低了整个稀土价格。

  “如果稀土价格重回2009年以前的低位,对稀土行业的损害极大,因为各种成本都增加了。”9月21日,在“2011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发展论坛”上,一位从事稀土分离冶炼的赣州企业家对记者表达了担忧,他说,现在稀土的实际售价要远低于挂牌价。

  数据显示,稀土价格在8月份继续大幅下滑,其中,轻稀土主要产品氧化镨从最高点的每吨140万元跌到每吨95万元和每吨125万元,跌幅达到32.14%,中重稀土主要产品氧化铽和氧化铕分别下跌30.95%和42.37%。

  储备背后

  今年8月记者在包钢稀土公司一家分离冶炼厂内看到,新的储备仓库已经建好,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建的仓库比外界传闻的5座要多,而从今年5月开始就已经往仓库里装货。

  因此包钢稀土的稀土储备实际上已经有4个多月的时间,这也间接证明了在今年,连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内的稀土深加工企业都出现断货的局面。

  虽然包钢稀土的收储动作早就开始了,但如此高调的宣布尚是第一次,包钢稀土国贸公司一位主管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此次对外正式宣布收储,托市的意图明显,因为稀土价格已经持续向下走,主要的稀土产品跌幅超过30%,“这是很危险的,中国人追涨杀跌,我们认为稀土价格不应该再回到从前的低位。”

  相对包钢稀土早作准备,南方中重稀土企业对于收储似乎兴趣不大,在“2011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发展论坛”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没有哪个企业收储中重稀土,部分企业的所谓收储其实是囤货,起不到平抑市场的作用。

  “商业收储就是利益型储备,今年稀土价格在7月中旬达到高位的时候,为什么不见包钢稀土抛货,相反他们还在秘密囤货,现在价格向下了,就开始高调收储,为什么是90万元的门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稀土专家对记者表示,并不认同包钢稀土的这种“不负责任”行为。

  事实上,在2011年7月,下游企业因稀土价格高企而叫苦不迭的时候,包钢稀土还是坚持惜售政策,更谈不上增加生产而平抑价格。而储备的作用,除了在价格低于市场正常价格时收储外,还应该在产品价格过高时增加供应以平抑价格,防止暴涨暴跌。

  “现在实际上只是为了防止暴跌,对于暴涨却不作为,这样的储备是背离国家初衷的。”上述专家说。

  需求决定价值

  稀土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很多行业内人士讲不清道不明,近几年来,稀土的高价值多被描述成来源于其资源的稀缺性。但事实并非如此,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稀少,甚至比铜、铌等常用的有色金属的含量都高。

  上海国富基金研究员罗林对记者表示,稀土的价值由需求决定,即便在稀土家族中,不同的稀土元素的市场表现也不一样,2011年这一轮暴涨中,主要是磁性材料和发光材料涨幅明显。

  事实也是如此,以中重稀土中的氧化钇为例,其属于世界范围内的稀缺元素,但其价格远不如镨、钕的涨势好,原因就在于钇元素的实际应用尚未被开发出来,而磁性材料的大爆发直接带动了镨钕价格的上涨。

  江西省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孟庆江指出,应该由市场来调节稀土的生产,只有极少数资源数量少,且目前尚无法应用的元素值得储备,像镨、钕、镧、铈等常用的稀土元素应该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其价值。

  此外,据了解,中国的稀土储量从1985年底的1.3628亿吨降到2008年的8360万吨,23年里,资源损耗了2002万吨。而2010年中国稀土的产量为15万吨(包括计划外的产量),按照每年15万吨计算,23年的消耗量应该为345万吨,与2002万吨相去甚远,而且稀土的使用量是逐年增长的,2008年的资源供应量不到15万吨,上世纪8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每年的产量更是不超过5万吨。

  孟庆江认为,过去稀土资源储量的迅速减少,既不是用的多了,也不是卖的多了,而是浪费的多了,“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浪费掉了”。

  孟庆江说,目前总量控制方式不科学,稀土总量控制的前提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并适当过量,这样才能推动应用发展,尤其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只有下游深加工做好了,才能真正体现稀土的价值,现在的价格实际上是在深加工层面虽然有触动作用,但时间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