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南京9月27日电(记者董峻)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之时。在过去,南方地区由于降雨频繁导致葡萄病害严重,总体上并不适宜葡萄生长。但记者日前在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农村采访时却看到,一片片颇具规模的葡萄园里,前来购买葡萄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人们三五成群,或提篮采摘,或架下品茗,好不惬意。
“上海人专门开车来我们镇摘葡萄,一斤20元,抢手得很。”苏州市巴城镇葡萄研究所所长徐雪元说,“全镇的葡萄基地已接近上万亩,巴城葡萄现在基本上不用考虑外销,周边市场就供不应求。”
我国传统的葡萄种植大省是新疆、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消费能力强,种植葡萄成为近几年当地许多农村重点发展的高效农业产业。
“南方热量充足但阴雨天多、光照不足,葡萄容易徒长,糖分积累差,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葡萄品质和产量均不如北方。”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陶建敏说,“尤其是雨水能传播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等病菌,是葡萄生产中最要命的危害。”
近几年,江浙一带的许多果园建起了陶建敏等科技人员推广的避雨大棚,每亩投资两三万元,但效果非常明显,大大减少了病害,每亩葡萄的年产值一般都在万元以上,最高达五六万元。成本一两年就能收回了。
陶建敏被称为“南方葡萄第一人”,他从日本引进的“夏黑”品种现在已经成了国内发展最快、面积推广最大的新品种之一。陶建敏喜欢自己开着车到处跑,腰间总是别着一把修枝剪,江浙一带的许多果农都很熟悉他。
建避雨大棚看起来是个简单的事,但在南方地区葡萄栽培方面却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命。原来没有葡萄栽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也利用避雨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广西、海南、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避雨栽培葡萄成为当地的高效农业产业。
同时,随着“H形整形技术”、“葡萄二次结果技术”等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葡萄产业在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发展势头迅猛,葡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新技术仍有需要改进之处。”陶建敏说,“目前葡萄设施栽培技术主要是模仿,参照蔬菜大棚栽培的大棚为主,只是适当增加棚的高度和跨度,不抗风。薄膜影响了光照的透过,旧膜甚至不到50%,换新膜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这种大棚夏天避雨覆膜还会引起高温伤害、日灼等问题。”
为此,农业部今年4月启动了“鲜食葡萄新品种及设施化生产技术引进与创新应用”项目。据农业部科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计划从日本等国引进新设施技术,包括避雨栽培的棚架结构设计技术、整形修剪、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结合国内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通过5年的引进、消化、示范,建立全国不同地区鲜食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