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王羚
中国“援欧”争论渐趋平静,虽然不太可能扮演戏剧化的“救世主”角色,但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却实打实地印证着紧密的伙伴关系。
2010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出现爆炸性增长,当年投资额达到6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02%,占到中国2010年对外总投资额的10%。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27日的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2011峰会上透露了上述数字。他同时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只在初级阶段,未来仍将持续发展。
活跃的新角色
27日开幕的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2011峰会吸引了200多位来自欧美及亚洲各国的研究人员和企业代表参加,凸显了欧债危机背景下各国对于中国资本的浓厚兴趣。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688亿美元。当年底的对外投资存量达3100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31%,金融17%,采矿业14%。这些投资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中国企业的对欧投资一直不多。在总投资额中,约有70%在亚洲,其次是非洲和拉美。
陈健27日解释,去年之所以对欧投资会出现高增长,原因是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熟悉有个过程。过去比较熟悉亚、非、拉美,现在开始熟悉欧洲,所以投资大量增加。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99.2%。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国企业对于在欧洲投资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企业看到欧洲存在的商机,尤其是欧债危机发生以来,购买欧洲有关国家的实体资产被认为是一项值得做的买卖。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缺乏经验,对于了解较少的欧洲市场抱有“敬而远之”的心态。
陈健也表示,中国企业面对中国对欧投资猛增态势的感受大致相同:兴奋加上不安。
“兴奋是因为赚钱了,但对这些国家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有不安。因此四个词很重要——沟通、理解、包容、相互欣赏。”陈健说。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仍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非国有企业,如华为(微博)(微博)公司、吉利(微博)(微博)汽车、三一重工等也开始“走出去”。谈到中国国有企业在部分国家投资失败的案例,陈健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希望那些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抱有疑虑的人,能够抛去成见,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企业,避免非经济因素影响正常的商业活动。
当被问及巴西抵制中国汽车等做法时,陈健回应道,“我反对贸易保护,不光是为中国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世界的利益。任何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必然分享不了世界发展的红利。一个国家可以搞贸易保护,别人不进去,当它发现投资没有的时候,自然就会打开门。”
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投资中心高级研究员戴维斯(Ken Davies)分析,中国在全球投资市场的增长速度加快,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主要角色。在当前全球信心不振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各方,包括中国政府和投资地政府,以及各中介机构,都有必要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的投资环境,成为优秀的投资合作伙伴,这将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战略服务的香港A基金集团、美国Fleishman-Hillard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前来咨询对欧洲投资的业务。
三大难题
陈健在峰会上表示,尽管发展迅速,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应对。
与会专家讨论了影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成败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策略、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就业和劳动关系等。
就企业经营策略来说,多位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正在从“走出去”的实践中取得经验教训。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仍然有些盲目,有的甚至连可行性报告都做得不到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跟中国企业目前在经营管理能力上尚需成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关。一些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往往是拍脑袋决策的,因此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由于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企业正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学习做好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之相比,就业与劳动关系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
2010年,境外中资企业共为投资地提供就业岗位78万个,纳税额达到117亿美元。
国际劳工组织(ILO)跨国公司项目高级专家罗兰斯(Githa Roelans)提醒说,如何与政府、工会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劳资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她同时表示,从目前各国的对外投资来看,因为违反劳工政策而最终导致投资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并购重组等投资行为中。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相当活跃,必须要对劳动关系相关的国际法律和政策加以研究。
“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国际劳动法与中国的劳动法不一样。你对外投资之后,就变成国际公司,你的责任、对你的期待,都会有不同。” 罗兰斯说。
华为公司在中国企业家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中位列第一,其在欧洲的投资被认为是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关系等多个难题。华为技术瑞士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戟介绍称,华为公司通过合作创新中心与合作方和顾客建立了良好的互信。目前华为在欧洲有4200多名中国员工,另有2700多名欧洲员工。此外,大约有6000名服务工程师来自欧洲的服务合作伙伴。
罗兰斯建议,中国企业在处理对外投资劳资关系时,要注重尊重员工组织和联合的自由、积极推动集体谈判以及建立自动调解机制来避免和解决劳资争端,这将是对外投资成功的基础。
除此三大难题之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外投资可能会遭遇的政治风险。与会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往往比较重视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对于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对复杂地缘政治带来的难以预计的投资风险重视不够,应对能力也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