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靠展会卖火专利户外品
“我做生意,第一是要有想法,第二把东西做出来,第三要把东西卖出去。”盛发强,不愿受束缚,不愿被人领导,这可能是所有创业者的共性。
1994年,在“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盛发强发现了新项目——折叠式休闲帐篷。他觉得很新颖,当即与专利的拥有者谈判,对方出价20万元,最终他用5000元就买下了。拿到专利后,盛发强去江苏泗阳学习了3个月,掌握了帐篷制作工艺。回来后,他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公司,品牌叫“天乐”。同时,用10万多的积蓄,做了1000顶帐篷。当时很盲目,盛发强对产品一无所知,也没有做市场分析,帐篷都成了积压品。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他在北海银滩租了个地方,但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熬了两个月,偶然得知南京在开文化用品展览会,就连夜赶到那里。这次展会,不仅让盛发强赚了90万元,还让他看到了全国对这个商品的反馈。从那以后,他就采取展会营销,两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
盛发强很不安分,生意做大了,就想着要扩大市场。1998年,“天乐”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9年,他把“天乐”更名为“探路者”,注册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当时是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朝阳产业,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未来发展。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个产品,这个时候就赢得了市场。”盛发强说.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投资创业,先选择赛道,再选择选手。这也许是对的,但是在盛发强看来,也可以后选赛道。
他说:“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互联网,但是并不意味着,除了互联网,其他行业就没有发展。其实行业并不重要,只要你觉得哪个市场有需求,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
用平常心看待创业
有一首歌《在路上》,说的是企业家们拼搏创业的精神,盛发强却觉得歌词内容太严肃、太悲壮,他的感想是,要把创业常态化,要放松心情去看待。他做每一件事都是顺其自然的:如果创业是这么痛苦的事,那大家就都不去做了。
盛发强刚来北京时,在香山附近租了两排破旧的平房,那时的他既搞产品开发,又做搬运工、销售员。虽然环境差,但还是弄了两个乒乓球台子。院子里还有两棵大树,经常有喜鹊掉下来,又被小心地放上去。“健康、快乐”,是他当时的心态。
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挫折和痛苦,但是在挫折和痛苦之后,也有很多甜的东西让你感受到快乐。“探路者”创业之初,得到了一个定单,是中国大众在北京的办事处,要定做一批公文包。当时他们只做登山包,还没有做过公文包,拿着样品,盛发强说没有问题。回去后,他和员工们反复研究,终于做出了令客户满意的作品。“当时真的是很兴奋——有了60万的订单,在北京就可以活下去了。”他说。类似这样的点滴回报都是甜蜜的。
不要把创业看成是多么严重的事,要对自己有信心。盛发强下海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他:“你好好干,温州人搞的项目都很大,但是他们大都小学没毕业,你大学都毕业了,应该做得更大,所以要鼓足勇气,完全可以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