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南京10月2日电(记者邓华宁、王珏玢、孙彬)“慢”旅游、“静”度假、“宅”社区……在高速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利用难得的“十一”长假,回避热门旅游线路,回归自然去体验农业文明的情感,这种回到“原初状态”的精神需求,带动“静”态休闲度假经济兴起。
寻找自己的心灵社区
大山村的清晨醒得很早。5点多钟,村里的池塘边,就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在洗衣服,“笃笃”的捶打声响彻整个村子。一些早起耕种的汉子坐在石凳上抽着旱烟歇脚……
“鸟语虫鸣,露珠花朵,大山村的‘有氧生活’让我忙碌的心停滞下来。”田丽是上海一家外企白领。一年前的春天,她与朋友一起来到高淳县桠溪镇大山村,从此,这里的“慢生活”成为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真想住下来不走了。”
“前几年出国旅游我都是参加热点线路,一天跑两个国家,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热闹归热闹,回来什么都不知道。”南京市民王刚说,“这两年,我选择自由行,自己买机票,自己联系酒店,自己问路、自己坐公交车。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常常待在一个地方,游览几个小城镇,速度虽然慢,但是我接触到了那里的风土民情,了解了文化的差异,感受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这带给我更大的愉悦。”
“今年国庆我哪儿也不去,‘宅’在网络社区里。”豆瓣网的铁杆“豆友”清和告诉记者,主流的休闲方式可能仍是外出旅游,但是豆瓣这类社区网站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丰富的参与平台,让都市人多了很多种选择。“比如我喜欢节奏慢一些的活动,就可以找到很多讲座、生活聚会的活动信息,结识新朋友,分享共同的喜好。”
记者在豆瓣同城页面上发现,发布的活动有音乐演出、展览、讲座沙龙、戏剧曲艺以及公益活动等10多种,而几乎每个活动都有网友标注“感兴趣”或准备“参加”。“十一”长假,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最近一周活动都在100个以上,最热门的活动吸引了上千网友参与;而长假期间的不少简单却不乏创意的小活动,比如上海的“随遇而安”行、“寻找最有上海气息的街道”,南京的“漫步中山大道”都受到不少网友追捧。
现代人的“慢”生活追求
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吸引游客的不仅是旅游景点的“形”,更重要的是度假方式的“神”。慢节奏的休闲度假,其中蕴含着的传统的文化趣味和处世哲学,一种在日常快节奏的工作中难觅的富于人情味的世俗生活。
镇江山一方度假村经理许娟告诉记者,每到假日,城里人携家带友来到这里。让许娟也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客人并不热衷于看山上的景点,而是喜欢呆在度假村里不出去。一家人看电视、吃自助餐,或者和朋友们聊天、打牌、散步,其乐融融。“这种对亲情、友情的追求,可以说是深藏在一个人的基因里,无论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桠溪镇大山村的“红新农家乐”原是间老房子,最近正在修葺扩容,老板芮红新热情地跟记者聊起家常。芮红新说,他也在外打过工。说起那段经历,芮红新感慨良多:“钱是挣了,可心里挺郁闷的。在城市里,节奏快,压力大,空气还不好,每天面对的是水泥森林,除了高楼大厦还是高楼大厦。”
“中国人在经历过快跑猛追后,开始审慎思考适度的节奏对生活的影响,GDP增速的回归和对慢生活的推崇是明显标志。”复旦大学教授高国希认为,在社会相对浮躁的当下,“慢下来”是一种日趋成熟的价值观,也将为人们解决更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慢’是通过耐心、慎重和深思熟虑表达对人与社会充满关怀的、负责任的创造。”
“慢”生活带来新机会
“追求‘慢’生活给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周晓平说,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喜欢进行“风风火火”的观光旅游,近年来,许多游客都希望花长一点时间,细细品味“静”态的假期。
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改变经济形态。农家乐、乡村生态休闲游、非知名景点旅游、深度体验式旅游、自由行等正逐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周晓平表示,许多旅游项目都计划建造都市人的“第二居住点、休闲地”,不追求甚至要控制游客数量,而注重游客的停留时间。
美团网策划人员杜晨说,假期不愿出门的人群给网络公司提供了新商机。豆瓣网、魔时网、微博活动、58同城、赶集网以及一些地方论坛均把目光瞄准了他们的休闲消费。通过网络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搭建不同兴趣爱好者聚合的平台,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享受,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边际效应。“线上一次点击,线下一次消费,社区网站、团购网站的国庆业务都逐日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