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传统渠道青黄不接 保险商筹谋开辟另类营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2日 08: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营销员渠道增长乏力,银保新政影响深化,保险公司传统渠道发展青黄不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穷则思变,一些保险公司筹谋开辟另类营销,试水电视购物、携手知名网站、计划进驻卖场等,尝鲜之举不一而足。

  美亚保险是保险电视直销的首个吃螃蟹者。其参照母公司在韩国电视营销的策略和经验,在上海进行了电视直销尝试。紧随其后,海康人寿等也纷纷尝鲜电视直销,主打短期险,如意外伤害险、交通工具意外险、旅游险、住院津贴型健康险等产品。

  在保险公司看来,传统的营销员渠道“面对面”销售成本较大,而电视直销可以节省人力成本,还相当于同时为公司打广告。尤其是在电视购物已深入人心的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保险电视直销有着覆盖面广、目标客户定位精准、客户自主性强等特征,实际收效大超预期。

  除电视直销外,受众面较广的网站、出租车等行业也进入了保险公司的视野。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就选择与当当网合作,具体模式为:当当网会员可以用会员积分来兑换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的短期意外险、短期住院津贴医疗保险。此外,育儿网、大众出租订车服务,也成了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的另类营销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另类营销战中,外资保险公司打响了头炮,善于创新这一特点得以呈现之余,还多少有些“穷则思变”、“船小好掉头”的意味。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外资保险商之所以率先开辟另类营销,一来是因为他们的母公司在美国、韩国等市场都有类似的创新经验;二来,相对中资同行,外资保险的传统营销渠道相对单一,其中不少公司都是靠银保起家,在整个银保市场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下,唯有穷则思变。

  而相对来说,中资保险公司的盘子较大,在开拓新渠道这方面顾虑较多,相对比较谨慎。考虑到时间及人力成本,中资保险公司如认为新渠道对市场份额贡献不大,则不太会轻易尝鲜。

  当然,亦有让中资保险巨头动心的特例。比如,参股了苏宁电器的新华人寿,就动了“是否能在苏宁电器卖场中驻点”的念头。有报道称,新华人寿财务投资苏宁电器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入的考虑,即苏宁电器在全国有1500个卖场、6000多万会员,新华人寿希望将这些原本属于苏宁电器的客户变为自己的个险渠道客户。而麦肯锡也为新华人寿准备了这一模式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对其在中国的可行性加以论证。

  不难发现,通过另类营销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通常具有容易理解、手续简单等特点,而这类产品的利润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保险产品,尤其是在银行和邮政渠道销售的银保产品。一旦实现规模化,将不失为保险公司盈利多元化的一个尝试。

  然而,虽然目前的收效高于预期,但实际出单量仍然较为有限,短期内难实现规模化。以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为例,目前其与某网站合作的过程中,每天的出单量大概也就在二三十张保单左右。

  但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保险公司的醉翁之意并不在出单量上。另类营销渠道除起到宣传作用、品牌效应外,获取客户名单后,再进行深度挖掘,才是保险公司开辟另类渠道的真正用意。“不少消费者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了我们赠送的意外险,由此增强了他们的保险意识,之后又在我们这里投保了其他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