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疯狂的蟹券:谁都有差价赚 消费者可能提不到货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买券容易提蟹难 缺斤少两是常事

  新华社记者 周琳 周蕊

  吃蟹的季节,蟹券销售火了起来。网友反映,“有券无蟹”、缺斤短两甚至“人去楼空”的事,一再发生。记者调查发现,在送礼经济的“发酵”催热下,由于“每个环节都有钱赚”,蟹券这类预付“票证”才大行其道,乱象纷飞。

  蟹券疯狂网络推销

  在论坛和微博上,网友纷纷讲述了自己团购蟹券的不愉快经历。网友“楠方佳木”团购蟹券后,“从昨天中午开始打提货热线一直到现在永远告知你电话忙”,感叹“买券容易提券难”。另一位网友虽然成功打进提货热线,团购流程也明确说节假日提前7天电话订蟹,但对方却告知“不保证送货时间”。

  “中国网事”记者走访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发现,不少蟹行为了“抢鲜”,也都在热销蟹券,宣称“随到随提”,有的甚至表示可以用去年代理品牌多出来的券作为凭证“预售”今年的大闸蟹。

  谁都有差价赚 消费者可能“提不到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拿着蟹券在网上叫卖的方式,以前只是个别商家进行的新尝试,如今却已经成为大闸蟹销售的主流。江苏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告诉记者,今年蟹券的销售时间早、销量大,可以用“多”和“乱”两个字来形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蟹券的经销商往往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自养自销,销售量在预计中风险较小;另一种是并不养蟹,而是找一家蟹店或者养殖商谈好价钱,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自己只负责“卖券”,券最后能不能兑到蟹不在自己关心的范围内。更有甚者,有些小公司往往注册一个“空壳”就开始卖券,等到需要兑蟹的时候直接关门走人、溜之大吉,届时消费者拿着券都不知道去哪里兑。

  杨维龙表示,往年也出现过这样“人去楼空”的情况,今年鱼目混珠的现象特别多,协会已经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具体数据尚未统计出。

  事实上,即使能提到货,消费者也不一定“占到了便宜”。团购网站上的大闸蟹很多都标识产地为“阳澄湖”,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范守霖则表示,有些团购网站标识的价格过低,如果大闸蟹真是足两,即使在阳澄湖边也收购不到这个价格。

  即使是价格高昂的蟹券,也并不一定真的物有所值。蟹券的经销商还看准了一点:买蟹券的和提蟹的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人。业内人士介绍,蟹券主要针对的是单位和送礼市场,很多时候定价会高于实际价值。例如,经销商与养蟹店的老板沟通好,以低价或打折价买进,却以高价标出,真正提蟹的人并不知道真实价格;而且到兑蟹的时候,也并不是每只蟹都能足两,“缺斤少两”是常事。

  预付“票证”风险高 预付券纳入金融管理待加强

  事实上,这样的“票证”经济并非只存在于大闸蟹市场,从中秋节前风靡的“月饼票”到各种购物卡、提货券,不少商品都在做这样的“提前消费”。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钧告诉记者,这种预付券其实已经是一种类似于“期货”的金融行为,成为不少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消费券除了产生巨额现金流外,更为吸引商家的是“沉淀资金”,“即使利息是5%。也已经是一笔很高的额外收入了”。

  专家建议,从源头加强监管,将预付券纳入金融管理体系,针对发卡、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予以配套的法律规范,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鉴于现在公司的注册资金下限仅有3万元,而公司又是以其资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公司破产,消费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姚钧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从源头抓起,通过发放金融许可证和企业提交保证金的方式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