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外需不振、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外贸形势日益严峻。专家认为,应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缓解外贸企业的困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实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细则出台,否则,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外贸企业依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10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进出口形势会相当严峻。
沈丹阳说,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保持出口退税、外贸信贷、出口信用风险保障、人民币汇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便利化等出口相关政策的基本稳定。与此同时,积极扩大进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的优势,推动全年外贸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实际上,从原因来看,本轮外贸企业日子难过,较之金融危机时候的2008年并没有实质性不同——都是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银根收紧带来融资更艰难,以及通胀高企和汇率升值招致成本急升。
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顺差进一步下降。但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近几个月来影响外贸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外部经济增长乏力,原料、成品库存增加,产成品资金占压严重,应收账款增加,使得外贸企业资金面日趋紧张。
而从今年公布的各月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货币政策紧缩。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不仅如此,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一再发文,收紧表外融资。国庆节前央行存款保证金收缴到位,商业银行“头寸”空前紧张,银行惜贷、高息揽存,民间借贷持续高涨。很多企业不仅申请不到新贷款,连续贷都很困难。
一边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一边银行信贷持续紧缩。
而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金融格局之下,作为信贷市场主体的银行,喜欢“傍大款”。信贷投放主要倾向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以及具有硬性抵押物的企业。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则一直是银行系统“歧视”的对象。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出台,外贸企业融资难依然难以解决。应该从制度上界定银行对外贸企业的放贷力度,比如设立专门负责给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部门,且划定一定额度的专供资金,同时银行还需要对这些资金的风险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既能让外贸企业便捷高效地获得信贷支持,同时保证银行不至于胡乱放贷。
而相对于银行信贷,更值得期待的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的细则。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