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全景网10月23日讯 就像一部香港电影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即使是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最近也因为举债过度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还钱。由于这些地区的民众一天只需工作4、5个小时,下班后特别悠闲,因此到街上怒吼几声,扔几个鸡蛋也就成了当前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相比希腊、意大利在借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另外一些选手才刚刚站到起跑线上。中国财政部近日表示,浙江、广东、上海和深圳已经获批参与直接发债试点。地方政府即将获得梦寐以求的发债权。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时候就像夫妻相处之道。信任很重要,但监督也必不可少。虽然开始试点自行发债,但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毫无顾忌的借钱。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借多少钱、怎么用、怎么还都还要受中央管理。不过在花钱的具体项目上,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在这已经足够让人欢呼雀跃的了。
广东省财政厅一位官员就表示,现在地方政府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收入支出全要靠中央。地方政府应该要有收入的支配权,毕竟这也是一级政府,也是一个成年人。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如果孩子经常嚷嚷"我已经长大啦"之类的,那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冲动、偏执而又过度自信的青春期。
许多年以来,发行债务向民众借钱一直是中央政府的特权,但金融危机改变着这一切。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务院决定增发国债并转贷给省级政府,用于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09年金融危机,出于类似的目的,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券。
现在,又有了若隐若现的地方债务危机。每经历一次危机,地方政府便得到更大的自主权。有时候这会让人觉得所谓危机,"危"是中央的,而"机"是地方的。
虽然名义上不能发行债务,但中国人还是充满着乔布斯式的创新精神的。通过设立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地方政府早已背上了大量的债务。具体有多少呢?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是在10万亿左右,约等于我国GDP的27%。可见地方政府在借钱这个问题上,是充分发扬了"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的。
不过,这些借来的钱很多都被投入到了像高速路、医院甚至学校这种周期很长的、效益不高或者根本不赚钱的项目中,只能依靠地方政府本身的卖地收入来偿还。所以地方政府现在也很矛盾,要保民生,就要降房价;但是要还钱,就要多卖地。最好就是地价不跌,房价不涨,人人有房住,我也有收入。
现实是否真的这么美好还看不清楚,清楚的是借来的钱里有4万亿需要在今明两年内还清。还不起怎么办呢?没关系,这年头,借钱的是大爷。反正你爱借不借,我爱还不还。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就通知银行,表示"即日起只付利息,不还本金"。该公司是云南省政府的下属公司,在十几家银行借了近千亿的贷款。后在省政府介入下,事件才得以平息。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怎样约束地方政府按要求履行偿债义务,控制地方债违约风险,是自行发债面临的最大问题。确实,在地方政府热衷大笔借钱的同时,还应该学习怎么花钱,以及更重要的,怎样还钱。(全景网/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