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经济半小时]聚焦文化改革发展之四:让科技为文化插上自强之翼(20111026)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00: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ccbe8c063834ffbcc3a45b748b0ed7a


聚焦文化改革发展之四:让科技为文化插上自强之翼

一、科技是文化腾飞的强劲翅膀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天公布。《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相信很多人一定有过在电影院里看3D大片,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发微博、听音乐、读书的经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在当今时代,科技和市场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市场如同鸟之双翼,借助它们的力量,文化就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十七届六中会就强调指出,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那么电影是如何依靠科技进步飞得更高,更远的。

    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历时四年投入5亿美元,一上映,就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0亿美元的电影。吸引影迷的不仅仅是阿凡达讲述的故事,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阿凡达前所未有的3D视觉盛宴。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告诉记者,好莱坞的立体电影做了很多年,但是卡梅隆的《阿凡达》让大家看到了技术的完美。

    在被电影界称为3D立体电影元年的2009年,《闪电狗》、《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等,纷纷以3D形式亮相,《阿凡达》则把3D电影制作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阿凡达》获得了9项提名,摘取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这部真人演绎与特效制作完美结合的3D电影,掀起了一场电影业的革命。

    特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斌说,3D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趋势,相当于很多年以前,从黑白到彩色,彩色电影是他们发明的,从没有声音的电影到有声音的电影,3D可能是第三次革命。

    《阿凡达》带来的电影业的变革波及全球。仅2010年,我国的3D屏幕就从年初的800张迅速增加到年底的2000多张。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IMAX在北京的华星电影院,在《阿凡达》上映之前,做出了一个四层楼高3D的放映厅。因为银幕很大,要有一定距离,所以减掉一半的座椅。就在IMAX3D银幕上,《阿凡达》创造了近3千万的票房。当时北京只有三张巨型银幕。IMAX银幕投资大概在一千万,成本已经收回。电影的技术的革命与更新,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阿凡达》也让全球各大影院赚了个盆满钵圆,同时,还带动了全球电影业的3D热。《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都以 3D面目献映。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告诉记者,国产影片的3D银幕,3D内容没有。国产片在小厅放映,大厅,巨幕全部是好莱坞电影。这就意味着在电影的放映市场的投资,为好莱坞的进口影片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认为,国产没有3D影片,就只能把放映市场拱手相让给好莱坞大片。如果说,两年前,策划拍摄徐克的电影《龙门飞甲》时,于冬还对3D的技术、投资、市场回报等持犹豫态度的话,那么,《阿凡达》对于3D技术的完美呈献,和在中国高达2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让于冬决定追加《龙门飞甲》的投资1000多万美元,总投入达到了3500万美元,制作我国第一部国产全3D电影。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这是一个潮流,中国电影如果不能在技术上跟上的话,等于是放弃了海外市场,同时也放弃了本土一半的银幕市场,这是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在电影《龙门飞甲》拍摄中,导演徐克特意请来了《阿凡达》的特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担任技术指导,请来苹果电脑和香港、韩国等的技术人员组建强大的制作团队,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都采用了3D技术。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告诉记者,其中有超过1/3的投资是用于3D技术的发展。

    目前,《龙门飞甲》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将于年底上映。其实,深受追捧的3D立体电影并不是刚刚诞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应用到电影制作当中。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全新的视觉体验。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跟记者讲,电影有四个大的属性,文学艺术属性,工业属性,科技属性、商业属性,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它就未必能成功。

    2008年,中影集团投入20亿元,在北京建造了占地800亩的亚洲最大的电影数字制作基地,集合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和动漫制作部分,内设16个摄影棚,最大的达5000平方米,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电影梦工场。拍摄、制作的电影有《建国大业》,《梅兰芳》,《龙门飞甲》等。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跟记者说,中影集团影视基地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但是技术人才,录音人才,后期特效的人才,都要通过一部一部的影片的完成,迅速带出一批一批的团队。

    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由2003年的不足1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100亿元,连续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长。电影产量也由2003年以前的不足100部增长到发展到2010年的526部,其中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10多部,接近亿元大关的30部,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在十年之内,要让中国影片在全世界放映,而不是全世界电影都到中国来放。

二、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科技的发展,也以独特的方式增强着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央指出,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增强科技意识。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努力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对我国的文化科技从业者来说,他们也正在从引进、吸收转向自主研发和创新。

    被称为“中国迪斯尼”的方特主题公园,由深圳华强集团创建,像这样的主题公园,华强集团在全国有7个。

    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明告诉记者,大量的科学技术、自动控制、数字技术在里面。

    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说,新业态的出现是科技作为对文化的动力、文化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出现。

    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明告诉记者,10年前学习计算机的他决定进入文化产业时,并不清楚在文化产业能够走多远。觉得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一定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就走入了电视,走入了特种电影,走入了现在动漫产品的开发。

    进入特种电影制作之后,李明面前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立体电影、4D电影等技术扑面而来。但是,特种电影所需要的设备,有的难以买到,这些攻读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机器人技术的科技人才就开始了自主研发。这些数字电影拍摄系统、180度拍摄系统、子弹时间拍摄系统都是李明团队自己研发的。

    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明说,扫描机器和台系统是激光三维扫描,有了这个系统以后,才能第一次真正地立体拍摄180度的实景。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可能都会记得,基努•里维斯躲避子弹的那个镜头,是用上百台相机进行360度环绕拍摄实现的,现在华强也自主研发攻克了这一技术。

    华强副总丁亮告诉记者,对照相机快门控制,是要攻克的第一个难点。第二个是精确的帧同步,数百台相机,每一帧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帧。最后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就是,在一瞬间将大量的数据能够存储下来。

    为了实现子弹拍摄效果,丁亮他们把自己所学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到了电影拍摄系统研发上。

    华强副总丁亮说,如何控制几百台相机的快门,他们几乎把所有相机的快门都研究了一遍,把快门拆掉,直接用自己编写的软件控制相机。对快门全部进行改造,是比较有难度的工作。

    经过了一年多的测试、终于实现了同步控制几百台相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华强集团共获得国家专利140多项。

    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明说,科研的,创意的,做产品都在一起,经过长时间,研制科技的人变成了文化的人,文化的人变成了科技的人。

    这些科技人才投身文化产业之后,涉足电影、动漫,开办主题公园,生产衍生品,并且在文化产业设立了10大专业研究所,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预计今年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收入15亿元,净利润近4亿元。

    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李明告诉记者,华强集团很多员工是从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出身的。想找到产业发展的新道路,把文化、产业合到了一起。

    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告诉记者,文化内容与科技手段互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思维,而不是割裂的思维。文化与科技融合是真正的结合起来,而不是两块在一起相加。
华强的最新三维喜剧动画片《笨熊笨事》在2011年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上获得“儿童评审团”大奖。这是中国动画首次获得这一奖项。如今,公司已经从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人,其中创意研发人员占30%。

    从一个系统集成企业转向文化产业,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实现了华丽转身,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老牌电视生产企业TCL也开始从传统的电视制造转向服务提供上。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现在通过提供网络电视和智能电视的增值服务,将产品销售出去以后,还能给消费者继续提供其它的服务和保持某种联系,这也是业务形态的一种变化。

    在这个平台上,搭载视频、教学、资讯、游戏等各种讯息,把电视、电脑甚至电话的功能合而为一。

    广州欢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梁铁航告诉记者,最大的挑战是人机交互。将来可能会有上百万的内容,这意味着用户怎么快速跟电视进行交互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是很大的问题。有两个方向可能成为电视交互未来的主流,一个就是语音,一个是手势识别。

    梁铁航预测,未来三到四年内,平板电视市场中智能电视将占到80%到90%的份额。

三、制作产品到制定标准的上升,复合出版物新体验

    人的想象力能有多远,科技的脚步就能走多远。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其中,科技必将扮演重中之重的角色。对于文化科技,中央指出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科技来说,核心竞争力是从制作产品上升到制定标准,在这方面,我国的文化企业也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在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滕曦给记者演示了地球仪的发声与视频功能。

    表面看,那是一座普通的地球仪,但上面却布满了肉眼很难辨别的灰色小点,从而实现了声音、文字和视频的关联。那种灰色小点就是深圳天朗时代科技公司研究出来的MPR关联编码。MPR是多媒体印刷读物的英文缩写。6年前,48岁的李政放离开从事了20年的新闻出版业,组建了这家公司,开始进行这种全新的印刷出版物态的研发。

    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放告诉记者,把它实现成一个有纸介质和磁介质、电介质能够融合贯通的东西。实现音响的和图片的复合。

    李政放说服一批志同道合的从事IT、编码技术的朋友,先后用半年时间对复合出版物,从技术到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之后,开始了二维编码的研发。一个编码能够把所有的声音、图像、文字关联起来。

    海量的二维编码的每个编码都具有唯一性,可以解决困扰出版业多年的盗版问题。但是,这种二维编码能否印刷在纸质出版物上?

    李政放说,常规印刷条件下,实现MPR出版的正常印刷,不改变传统出版物整个生产程序工艺,是这项科研的基本要求。

    从东北极寒之地到南方湿热天气,从国产油墨到进口油墨,李政放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李政放告诉记者,印刷出版物都是70块以上的,60克以上不论是铜版纸还是胶版纸,或是一般书写纸,正常出版物所使用的纸张它都可以。

    经过6年的辛苦工作,总投入达6000多万元,李政放他们等来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天朗科技参与制订了我国的《MPR出版物国家标准》。2011年,我国基于MPR编码申报的ISDL标准,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立项通过,纳入国际标准体系,打破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受制于西方大国的局面。这样一种全新的出版物态,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使用这样一个点读器来进行解码,可以读取作者在书中植入的任何信息,文字、声音、视频,把人们从单一的纸媒介阅读带入到在一种出版物上实现无障碍全媒体阅读的新体验,一旦进入应用阶段,带来的商业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李政放说,中国成了召集人,占主导地位。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科技还有着相当差距,以电影业来说,研究显示,观众选择观看一部影片,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是特效、影片类型和明星阵容,分别达54%,38%,37%。国外电影会把20%到30%的资金投入到特效制作中,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则普遍较少。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告诉记者,创意与想法都有,但技术实现环节上不是投资的问题,主要是在技术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文化部相继制定了《文化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等,国家广电总局专门设立科技创新奖,并拿出专门经费鼓励文化科技创新。随着政府对文化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也在逐步加,科技将成为助推我国文化产业腾飞的重要力量。

半小时观察:科技是文化腾飞的强劲翅膀

    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增强科技意识。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努力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当然,技术是手段、是途径,是为内容服务的,所有技术性的东西都依附于内容的思想深度、高度和广度。必须把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防止技术淹没思想、形式大于内容。

     

热词:

  • 经济半小时
  • 聚焦文化改革发展
  • 让科技为文化插上自强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