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创业板迎来两周岁的生日。两年里,创业板遭遇了哪些成长的烦恼,它又是否能承载起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和高成长的梦想?
中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记者黄耀伟)据经济之声报道,10月30号,创业板迎来两周岁的生日。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方面创业板功不可没,但专家也指出,产业政策导向不清晰、成长性判定不科学等问题非常突出,这也是目前创业板整体业绩成长性不足、股民投资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
截至10月27号,创业板上市企业达271家,市值突破7800亿元,募集资金近2000亿元。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此曾评价说,创业板正式推出两年以来,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逐步体现,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尚福林:截至2011年8月19日,在创业板上市企业256家中,高新技术企业237家,占比为92.58,绝大部分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广泛分布于全国26个省区市。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的评价则是四六开,成绩四,问题六。成绩在于这个市场毕竟存在下来了,而且从交易和上市公司数量上来说,市场还是有所发展。但更应该正视创业板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上市之后业绩大变脸、高管套现成风和离职潮不断、超募资金比例企高等:
吴晓求:最突出的问题,创业板的产业政策还不是很明晰,有很多不需要创业板扶持的产业,像什么扑克牌、洗浴、美容美发,甚至是足浴,这些应该说是跟资本市场挂不上钩的。
短短两年,创业板制造了164位身家过亿的公司高管,券商等中介机构也是赚得盘满钵满,唯有投资者损失惨重。名财经评论人李德林(博客,微博)分析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高成长性的认定上有问题。很多企业说是高新企业,实际上不过是包装后的制造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圈钱和套现的意愿强烈,再加上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推波助澜,高位入场的股民只能吃亏。
李德林:这种实体的,尤其是制造业或者传统产业,它们要想高位套现的话实际上是很难的,但是如果穿上高成长的外衣,在创业板上去一混,它的市盈率都相对很高。
李德林认为,目前那种靠财务数据来判断成长性的审核方法存在严重的缺陷,过去的业绩数据好看不能等同于成长性,在如何判定高科技、高成长性这个问题上值得反思。
李德林:对于高成长,怎么样去判断它是高成长,他们一般是从财务数据上去看,比如说前三年,或者是有一点所谓的技术含量就把它定义为高成长的科技概念,我觉得这是一个虚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