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继航空煤油价改后,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正呼之欲出。近日,有媒体引述有关人士的话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除包括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及调整挂靠油种外,三大石油公司也将拥有适度成品油调价权。(11月6日《重庆商报》)
关于成品油价格的种种弊端,除却三大油企的垄断、霸道不说,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是一大原因。但是,要打破当前成品油市场的垄断状态、实现市场化,一时还很难实现,因而,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这种本身违背市场规律的制度,也就成了“次优之策”。
近期有关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消息,几乎都是“有关人士”透露的,正式方案尚未出炉,也没到此前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10月8日说的,将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但从有关人士的透露来看,新的定价机制所做的变动,还是透露出一些积极的信息——但也有不积极的,如果能有所完善,将有可能成为石油行业迈向市场化之前的一种次优的过度政策。
窃以为,从之前中石化1300万的天价灯变为100多万、天价名片最终系数据被人为篡改所导致等事情来看,这类企业虽然霸气外露,但对于舆论还是有所忌惮的。而面对之前纽约油价一路大跌,油企迟迟不愿调价,面对舆论仍能稳如泰山,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说是其能“有恃无调”的“救命稻草”。
“调价权”是新机制的一大亮点。就理论而言,一旦正式实施,当国际油价下跌、或油价达到降价条件时,如果油价仍然像以前一样“老赖”、“涨快跌慢”,面对舆论质疑,油企显然不能再“名正言顺”的不调,因为你有调价权,面对国际油价涨跌,就有了更大的适应能力和缓冲机制,风险、成本不再成为借口。舆论监督也应是新机制该引进的一股力量。
不过,三大油企只是将拥有适度成品油调价权,这难免使其放不开手脚,到时新的弊端又可能会成为不调价的新借口。所以,鉴于当前油企的垄断背景,为防止“放权过度”,发改委除保留最终定价权外应该尽量不干预,让油企拥有最大限度的调价权(也有分析人士建议下放调价权)。这是其一。
另外,我们并不指望新机制能让油企在降价上更积极,但在相同规则下,涨、跌都要合理,要达这一目的,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是主要手段,但此次将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即2个星期,时间上还是长了些,并不敏感。应该让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的变化反应“灵敏”一些。
还有,在10月份的透露中,是要增加挂靠纽约油价的,但此次透露出来的,却是增加WTI(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作为新的挂靠油种。要知道,此前舆论主要是依据纽约的油价走势来质疑油企,而纽约油价又是国际两大油价标杆之一,不加没道理。而且,此次增加一个挂靠油种,达到4个,实际上是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难言是改善。如果要让舆论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计算方式应该尽量简单。因此,一是应该让挂靠油种尽量少;或者,增加挂靠油种也行,但应该公布计算方式,并根据计算方式制作出一个油价指数来达到公开透明的效果。
总之,笔者以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围绕最大限度下放调价权来完善规则,使媒体舆论能据此监督,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当然,新的定价机制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而只有打破垄断、让更多的油企参与竞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才是长久之策。作者:毛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