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河南农民投身文艺创作 专业村产品行销海内外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14: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行走中国:河南农民投身文艺创作 专业村产品行销海内外

  新华网郑州11月8日电(记者 刘金辉)73岁的黄昌宗老人天刚亮就骑着三轮车走村串巷卖手工馍,卖完回家后,他便摊开画纸,拿起毛笔,挥毫泼墨间,一首《沁园春·雪》跃然纸上。在厨房,馍香扑鼻;在书房,墨香四溢,这就是黄昌宗老人的生活。

  黄宗昌是河南商丘市这个中国传统内陆农区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一手好字是跟着村里的老师从小练出来的。他说:“那时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就在和面的案板上铺上一层面,用手指练习书法”。

  黄宗昌生活的茴村有1000多位像他这样将书法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人,种地、做小生意是为了生活,研习书法是怡情、是养心。让人惊叹的是,村里开着拖拉机卖煤的、赶庙会做小生意的、扛着锄头种地的农民拿起笔来竟能写出一手让人啧啧称赞的好字。这个村子产生了7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8位河南省农民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商丘这个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传统农耕区里,有18个像茴村这样的文化专业村,除了书法、绘画,还有以宫灯、陀螺、藤编、毛笔生产为主的工艺品加工类,以杂技、舞蹈、唢呐、高跷表演为主的艺术表演类,从业人员近10万人。

  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长期从事文化专业村的研究,他说:“这一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农耕区,好多艺术形式和艺术品制作都是来源于农耕社会的大背景,是土生土长的技艺;近年来,为了使其发扬光大,就要跟现代文化相结合,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产业化。”

  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李店村的陈美婷与宫灯打了16年交道了,她告诉记者她这16年可以分为4个4年,先是在家里做宫灯用的花穗,然后到广东学做宫灯,之后重回村子里自己做宫灯,四年前搬到镇上来,办起了这个规模不算大的宫灯厂。

  现在陈美婷的宫灯厂里有30多位工人,都是附近村里的,每天生产400多件宫灯。陈美婷说,现在做宫灯的所有部件如底座、花穗、花边等不出这个乡都能买到,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做完后直接交给物流公司送到全国各地。

  “现在用宫灯的地方多了,逢年过节大街上挂的都是,还可以在上面做广告,市场比较好,订单多的要加班加点才能赶出来。”陈美婷说。

  在火店乡邵庄村、李店村、孙庄村,几乎每个农户家里都摆着几台机器,有做花穗的、有生产宫灯底座的、有生产中国结的,这些农民一边忙着做产品,一边忙活自己的几亩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工结合之路。

  现在,包括茴村、火店乡等很多文化专业村都已经或正在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像王公庄,已经形成了自销、网售、店卖、经纪人销售、入村求购五位一体的销售体系,在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分布有他们的经纪人。

  李可亭说:“将传统工艺产业化,将其发扬光大,实际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如果传统文化不去改革创新,不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它就会逐渐褪色,甚至消失。”

热词:

  • 农民
  • 专业村
  • 宫灯厂
  • 王公庄
  • 文艺创作
  • 河南商丘市
  • 行销
  • 花穗
  • 店乡
  • 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