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税感焦虑”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0日 09: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房产税试点、资源税改革相继启动,税制改革稳步推进。每一项税收新政的出台都会引起社会热议,甚至引发“税感焦虑”。

  人们的“税感焦虑”究竟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探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尽管有关部门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合理区间内,近期减税政策频出,企业和居民税负有望继续减轻,但不能否认宏观税负呈上升趋势。此前知名财贸专家高培勇撰文指出,我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易于转嫁的间接税收入在税收中所占比重高达七成以上,而所得税等不易转嫁的直接税占比尚不足三成,具有直接税性质的房产税目前还只在上海、重庆试点征收,遗产税等税种尚处于研究阶段而缺位。

  因此,笔者认为人们的“税感焦虑”主要来自税收收入比重的失衡。当前公众之所以觉得税负过重,是由于间接税负担比重过高,层层转嫁给处于中低收入阶层、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消费者。因而,税制改革应重点解决间接税与直接税比重失衡的问题,使税收征管重点尽快向高收入阶层转移。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表示,财政收入2/3用于民生,但民众的感受似乎并不明晰,实际上这只是个“理想数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曾指出:“北欧的税负比我们重,但公众抱怨却少,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多用于民生。”可谓一语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出比例失衡这一关键问题。由此可见,人们的“税感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缘于财政支出比例的失衡。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随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近些年公共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投入上有所增加,但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还不足以使普通百姓承受的税负“痛感”得到抚慰。虽然随着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推进,90多家中央部门已公布三公经费,但其细化的程度还不够,而地方政府三公经费公开也未见实质性进展。

  只有各级政府在财政公开上能与社会公众坦诚相见,提供能让人看得懂的数据和情况,才能使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支出压缩到更合理范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也才能实现最大化,从而有效解决财政支出比例失衡的问题,产生以民生“幸福感”抵消税负“疼痛感”、消除“税感焦虑”的效能。(黄栀梓)

热词:

  • 税感焦虑
  • 财政收入
  • 直接税
  • 三公
  • 间接税
  • 财政支出
  • 人民日报
  • 幸福感
  • 房产税
  • 宏观税负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