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 昨日公布的10月CPI由上月的6.1%跳滑至5.5%,PPI则由上月的6.5%跳滑至5%,由此确认了国内物价涨幅自7月份创下近三年新高后的下行趋势,宏观政策微调将如何演进?对此,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清议,在昨日的博文中指出,温家宝总理近日在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期间表示,“调控物价最主要的方法是促进生产”。这与此前的调控工具更多注重抑制需求的宏调思路有质的区别。目前还不能判断本届政府的宏调思路已经转变,上述讲话充其量是对转变的暗示。
“宏观政策的微调是一回事,调控思路的转变是另一回事。进一步说,如果宏调思路不转变,微调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文章指出,所谓宏观调控,说到底就是透过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及健康发展。由于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结构成人化的阶段,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远未结束,所以,显然不存在有限需求或潜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当然也不适于约束总供给的宏调模式。
清议表示,近两年宏调思路明显是透过紧上加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需求,但同时也抑制了生产,约束了供给,结果是工业生产与GDP持续减速,虽然CPI同比涨幅下来了,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可否认,国内结构性供给不足甚至严重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公共交通人满为患,宽带速度慢得像牛车,医院挂不上号,全国大面积缺油缺电,天然气限制供应,能源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统统都是供给不足的表面,都需要透过促进生产来加以缓解供求压力。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6559f0102dtnt.html
作者介绍:
清议: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