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调查显示中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3日 1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调查表明,我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立法禁止“啃老”,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还是立法的泛化?赞成者认为,当道德不再约束“缺德”时,依法治理就是必然。反对者表示,立法限制“啃老”没有可操作性,啃到什么程度算违法?

  2011年3月1日,《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然而,仅靠法律法规能否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啃老”现象,人们看法不一。

  日前,结婚多年却一直懒在家里与父母同住,并经常与老人发生纠纷的小李夫妻,终于被法院判决限期搬出父母的居所。洛阳市涧西区法院审理认为,李克俭夫妇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有权要求儿子、儿媳搬出该房屋。法院遂依法判决这对结婚近10年的小夫妻于判决书生效后一个月内搬出父母的房屋。

  “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今年73岁的李克俭是河南洛阳市一家工厂的退休工人,妻子没有工作,夫妻俩有一个儿子,李克俭在单位家属院里有一套房子,面积不大。

  2001年,儿子小李结婚后,儿媳自然也搬了进来。可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儿子已是40岁的人,结婚后却一直没有另立门户。儿子再生儿子,多年来,李克俭一家五口人就居住在这套房子里。在一起生活消耗的水、电等费用,全部由李克俭老人承担。

  小李夫妻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水电费等生活开销却依靠李克俭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这让老两口感到难以维持。为此,李克俭多次让儿子、儿媳到外面租房生活,但儿子儿媳总是不理不睬。

  住房给他们提供,生活费全都“报销”,但还是达不到儿子、儿媳的要求,为此,儿媳经常和李克俭夫妇争吵不断。2009年9月29日,儿媳与李克俭夫妇因接送孩子上学问题再发争执,扭打中,李克俭胳膊多处受伤。李克俭遂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在警方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小李夫妇在2009年10月15日之前搬出这所房子。但事后,小李夫妇拒不执行协议。2009年10月19日凌晨,儿媳又发脾气,竟然一脚把客厅门踹开……李克俭夫妇忍无可忍,一纸诉状将儿子和儿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责令儿子、儿媳搬出房屋,另行租房居住。

  洛阳市涧西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克俭夫妇是房屋的所有权人,其有权要求儿子、儿媳搬出该房屋。法院遂依法判决小李夫妇于判决书生效后一个月内搬出父母房屋。儿子和儿媳终于被“请”出了家门。

  李克俭的“房屋”官司只是一个普通的“啃老”案例。

  还有一个事件在当前很火,网友称之为史上最荒唐的“啃老”事件——

  2011年7月,河北石家庄电视台《情感密码》栏目曾播出了一期节目“我给儿子当孙子”。当事人是一对身强力壮的夫妻,大学毕业后闲在家里看电视、打电脑,全靠当搬运工的父亲过日子,一日三餐要靠父亲,连儿媳的内衣也要父亲洗。节目引起众多网友热议。可怜的老父亲无依无靠,还得伺候儿子和儿媳,网友们纷纷指责儿子的不孝。也有网友称这都是父亲一味纵容的结果。

  当前,“啃老族”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六成以上家庭存在“啃老”

  两年前,卢静从郑州一所专科学校毕业,父母托关系让她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但干了不长时间,卢静觉得工资太低,也没有发展前途,就辞了这份工作。在随后半年多时间里,她先后换了四五家企业,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每月工资就1000多元。如今,她不仅没有一点积蓄,还从父母那里先后拿了近5000元钱。卢静说,自己一直在很努力找工作,但像她这种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就混成这个样,完全自立很难。

  杨超今年24岁,河南开封人。郑州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刚毕业时,还能到电脑公司干一阵子,工资1000多元。后来杨超谈了个女友,经济上就常常捉襟见肘。和女友分手后又丢了工作,只好向父母伸手。杨超说,“啃老”有时的确很无奈,但父母的积蓄是他不得不依靠的经济来源。

  如今,像杨超、卢静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啃老族”正成为一个逐步庞大的群体。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中,有些结婚新房靠父母全付或者首付,有些常年在父母家中“蹭吃蹭喝”,有些生下孩子后让父母帮助带,费用全由父母贴补……

  立法禁止“啃老”是否行得通

  “啃老族”,给老年父母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和精神负担。2011年3月1日,《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这意味着拒绝被“啃”是老年人的权利,老年人有权拒绝被“啃”,当然也有权接受被“啃”。

  然而,对于此项立法,社会各界却褒贬不一,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更占大多数。

  肯定者认为,立法是必要的,尤其对于不肯吃苦、不求上进的年轻人。在竞争和工作压力大的时代,年轻人生存虽然不容易,但不能成为“啃老”的借口。他们说,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手中有张“牌”:你不把钱给我,等你老了,那钱还不全是我的?肯定者认为,当民间的道德规范不能再约束那些“缺德”的人们时,依法治理就是必然的了。

  另一方是反对的声音。反对者认为,立法限制“啃老”没有可操作性,什么叫“独立生活能力”?啃到什么程度算违法?适用什么样的刑罚?这些,法律并没明确界定。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啃老族”恰恰是以“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名义啃老的。父母也往往把为儿女做饭、买房、照看孩子等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立法表面上看来,是在保障老年人的一些权益,提倡年轻人自立自强的精神,纠正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实则是一种立法泛化。

  有学者甚至指出,“啃老”涉及到的是一种家庭教育和伦理问题,用法律约束“啃老”,显然有剥离亲情的味道,看似在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实则是让单纯的律法来充当道德底线,把伦理亲情推向两难境地。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家庭说服教育和帮助来解决,不需要也不应动用法律工具来调整。事实上子女“啃老”,一方面是子女不孝和不争气的表现,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啃老”的问题根本在于民生,当下的民生压力,逼着许多年轻人必须“啃老”。

  一些社会学家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一般人成年之后,都不愿意坐在家中吃闲饭,更不愿意坐在家中“啃老”。造成啃老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有一个前提,就是被“啃”的老人大多有比较固定的收入来源,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年轻人的生活条件不如老人好。对于被“啃”的许多父母来说,他们都希望子女过得好一点,愿意帮子女分担一些生活负担,过上共同幸福的日子。生活中出现的极端案例,不能代表多数老年人对待子女“啃老”的态度。因此,他们认为,用立法的形式来处理“啃老”问题,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也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

  解决“啃老”需要多方努力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关系,更涉及到复杂的血缘、情感等的纠葛,所以,纵然发生“啃老”事件,多数情况下,老年人不会通过诉诸法律寻找解决办法。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老年人还会有后顾之忧,自己毕竟有体弱多病的那一天,还有身后事要子女料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有一万条法律规定,老年人也不会因此有底气,年轻人也不会因此没了“勇气”。因此,《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施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争议,也就在所难免。

  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刘静认为,解决老年人被“啃”的问题需要多方努力,要加快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只有在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时候,在老人没有子女照料也能得到国家、社会很好照顾时候,老年人才有可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刘静同时认为,现实中,消极、恶意的“啃老族”也是少数。更多的“啃老”现象有其背后的成因。就业难、收入不公、公民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现在年轻人收入低,压力大,是有目共睹的事。在一些家庭,年轻人的工资收入不敌退休父母退休金的有许多,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啃老’问题,一味地去指责年轻人也不公平,还要从社会分配着手,要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所得。当然,对年轻人教育缺失问题也不能忽视,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家庭不重视对孩子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致使孩子长成人后不但不追求自立,不以“啃老”为耻,反以为荣,贪图不劳而获、骄奢安逸的生活。对于这部分年轻人,应该加强对其道德和法制的双重教育,帮助他们懂得生活的意义。

  解决“啃老”难题要靠系统工程

  啃老虽然发生在个体身上,却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啃老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努力,需要政策的联动机制。

  伴随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养老”相伴的“啃老”成了新热词。从最初的“啃吃啃穿”逐步升级为“啃房啃车”。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不仅要分担成年子女的生活成本,还要透支养老金,帮助孩子们买房、购车,有的甚至连孙辈的奶粉、教育费用都要管。有人戏言,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养儿啃老”。

  客观看,我国劳动力资源已经呈相对饱和趋势,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失衡,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先在家“啃”父母。

  此外,啃老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养老模式有关。我国长期以来以家庭养老为主,沿袭着“反哺”式养老传统,父母与子女很难像西方国家那样分得清清楚楚。尤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都让“被啃”的父母和啃老的子女觉得“啃”得当然。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421”的家庭结构使子女无暇顾及对老人的照顾,一些老人反而希望“被啃”,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与子女共同承担生活压力。

  可以说,啃老是现阶段我国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啃老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协作,需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联动机制。

热词:

  • 啃老
  • 家庭养老
  • 家庭结构
  • 啃老族
  • 房屋
  • 房屋的所有权
  • 独立生活能力
  • 成人
  • 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