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基金发行成为“劳民伤财”的三个思考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07: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尽管大盘今日有所调整,但基金发行貌似未减。今天,随着平安大华深证300基金的首募,获批未发的基金数量由37只变为36只。近3日有发行计划的基金还有明日始发的华富中小板和华安信用四季红,以及11月16日首募的富国产业债。此外,仍有33只基金还未有发行公告。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年内新基金数量为176只,超越去年全年147只发行只数的19.73%。基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资产净值规模却在缩水,三季度基金业总资产规模环比缩减14.8%至2.13万亿元。

  缘何基金数量增加的同时换来的却是基金规模的缩水?理由如下:一是现在发新基金是“赔钱的买卖”,成熟些的基金公司发1只基金赔1至2年,新基金公司发1只产品赔3年;二是即使发行新基金,规模也很难发大。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新基金中首募规模在10亿份以下的迷你基金占了57%,在募集10亿份以下的基金中,募集5亿份以下的袖珍基金,占了49%。因此,今年发行新基金被多数基金公司看作了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基金也的这种尴尬。10月下旬,《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独家抽样了上海的13家基金公司调查发现,11家公司均把今年剩下的后2个月发新基金的计划推迟到了明年,年内准备停发新基金的基金公司占了逾八成。只有2家基金公司表示,会继续发新基金。

  除了市场客观因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主观因素值得思考:

  一、投资者教育的普及没有跟上基金行业的扩容速度。包括2008年在内,加上今年新基金发行的困难,迷你基金不断的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基金公司在为未及时普及投资者教育而“买单”。2007年的疯狂牛市后的“飞流直下”,套进了一大批基金投资者,从“买基金稳赚钱”的学童一夜变身为了“基金碰不得”的消极学者。基金既不是一定赚钱的“摇钱树”,也不是绝对碰不得的“仙人掌”。通过基金理财首先要会择时。事实上,历史数据表明,越是弱市情况下,选择偏股类基金投资理财可行的几率越大。

  二、作为第一大基金销售渠道——银行与基金公司赢利点不一致,利益不趋同。除了基金公司需要支付给银行的尾随佣金,基金持有人支付的认购费、申购费全部归银行所有,且赎回费的75%也是归银行所有,剩下的25%是归在基金资产当中。也就是说投资者买卖基金的“换手率”越高,银行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越多,但对基金公司来说,则效果相反,弊大于利。故而有新基金发行的时候,有些银行会让基金持有人赎回老基金,去买新基金。其中也不排除会有此考虑。

  三、有些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基金数量的上涨,规模的扩张。每到年中年底,基金排名、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困扰着基金公司。这或许是来自于股东方的压力,或许是公司文化所致。如果顾此失彼,新基金发行精力及压力的增加,势必影响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及不同程度上可能间接影响基金业绩。

  因此,加强投资者教育,如何解决银行与基金公司赢利点不趋同,基金公司冷静面对发展、不盲目也是监管层、基金公司及基金行业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热词:

  • 基金公司
  • 基金理财
  • 基金行业
  • 基金业绩
  • 基金持有人
  • 基金发行
  • 新基金
  • 基金资产
  • 基金销售
  • 老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