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屡屡受挫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域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正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来自并购市场资讯公司 (Merger market)的数据显示,大中华海外并购活动交易总额2010年实现创纪录的62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57%。

  “为了获得海外原材料,摆脱过度拥挤的国内市场,大中华区企业投资海外的热情日益高涨。”德勤中国并购交易服务领导人兼全球中国服务组联席主席谢其龙解释:“通过投资海外,大中华区企业还能够获得崭新技术,在国内建立合伙企业,为未来投资目标国家铺平道路。”

  然而大量的海外投资未必能换来好的回报。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利,中铝并购力拓以分手收场——跨国“联姻”结出的是一个个难咽的“苦果”。

  眼下,海外市场更加动荡不安,中国企业究竟能靠什么走出去?

  海外并购之痛

  尽管国家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但中国企业的并购之路并不顺利。

  2005年3月,中海油与美国优尼科公司初步达成购售意向;4月4日,雪佛龙公司提出以164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并购优尼科;6月17日,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斯诺针对这笔交易发表讲话,称一旦中海油收购成功,美国政府将从国家安全考虑,对这一收购案进行审查。

  但中海油并没有让步:当年6月23日,该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方式并购优尼科;7月19日,雪佛龙公司也将收购价格提高至171亿美元。

  一天之后,尽管中海油报价明显高出对手,优尼科董事会还是决定接受雪佛龙的最新报价;8月2日,中海油不得不撤回收购要约。

  中海油的故事并非个案,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用跨国并购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

  “一笔成功的并购交易,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实力,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一匿名并购咨询人士对记者表示。

  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就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一课。

  2009年2月12日,中铝公司与力拓签署合作与执行协议,前者计划以195亿美元战略入股力拓集团。

  谁料想,力拓居然在当年的6月5日单方撤销了这一合作交易,仅依据协议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的违约金,转而与必和必拓就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达成协议。

  事实上,单在2009年力拓就从中国市场铁矿石销售中获得超过600亿元的收益。此外,还利用中铝收购化解了一场债务危机,通过增资从中铝获得102亿元现金支持。

  但力拓并不知足。2010年,该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人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在中国被捕,最终以商业贿赂罪行被判刑。

  未来的并购高潮

  只是,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并没有阻挡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情。

  德勤报告指出,受英国和南美价值数十亿美元能源与资源行业交易推动作用,海外并购活动在2010年最后一个季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51宗交易,价值高达299亿美元;且交易规模持续高于正常水平,2010年所有交易中近30%价值超过2.5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而在2011年上半年,大中华海外并购活动交易总额就高达170亿美元。

  “未来数年,中国企业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削弱信心,相反它们会在海外并购市场和全球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历史数据表明,从海外交易量和交易额来看,大中华竞购企业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从2005全年约占全球并购活动的0.5%跃升至2011年仅上半年就达到的约1.3%。”谢其龙指出。

  并购活动在能源与资源行业企业中表现最为活跃,2011年上半年占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对其它增值行业也有相当比重的投资,如消费与运输行业以及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这两大行业共占同期交易总量的29%。

  最新发展是,大中华区企业纷纷从传统的西欧和北美地区,转向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乌克兰等更多不同的目的地抢购资产;数据显示,西欧和北美的并购交易量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47%减为2010年的41%。

  谢其龙认为,尽管大中华海外并购的基本动力仍然存在,但若潜在竞购企业最终成功进行海外并购,他们将持续面临海外交易的潜在挑战,包括目标市场监管问题、宏观经济前景黯淡,以及由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对合并造成影响。

热词:

  • 海外并购
  • 中国并购
  • 并购交易
  • 中海油
  • 力拓
  • 优尼科
  • 2010年
  • 企业投资
  • 矿业巨头
  • 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