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期,报载西部某些省市“山寨”家电横行,市场上出现了“小夭鹅”等山寨品牌,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小天鹅等正规家电品牌。这些“山寨”产品质量低劣,而且缺乏售后服务,也难以维权,让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叫苦不迭。
“小夭鹅”这一充满戏谑含义、令人哭笑不得的名称,再次证明了中国山寨产业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昔日,类似的“创意”只是停留在“廉师傅”(康师傅)牛肉面、“云碧”(雪碧)饮料、“豪牛”(蒙牛)牛奶等食品饮料行业,而这次“山寨”货首次进军家电领域,意味着这一灰色产业链正逐步从低端的食品假冒发展到更复杂的家电产品假冒。不仅如此,这些山寨品牌与正规品牌一样,不仅开设门店,门店里有山寨产品的宣传材料和授权证书,甚至还公然招募各省市代理商、销售商,正在逐级向农村、乡镇等区域渗透。
当“山寨”产品不再羞羞答答,不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大张旗鼓开店、货源充足供应、招摇过市,使得农村偏远地区缺乏鉴别能力的消费者无从分辨。“山寨”产品的危害日趋严重,一旦消费者受骗上当,蒙受的损失将不再是几元钱,而是成百上千元钱。长此以往,如果农村偏远地区的消费者都吃着“廉师傅”、喝着“云碧”、用着“小夭鹅”,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理念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小夭鹅”的出现,引人深思。一方面,从其产生背景上看,笔者认为,家电产品的山寨化,很可能出自一些小厂商之手:由于家电行业竞争加剧,缺乏品牌营销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在今年“钱荒”的背景下,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这类规模较小的企业根本无力与一线品牌竞争,因而另辟蹊径,转战“山寨”。
另一方面,“小夭鹅”们能够进入流通零售环节,也说明执法部门的缺位。从生产环节上,执法部门应该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包装、贴标进行管理,从实际情况看未能有效管理;从销售环节看,“小夭鹅”们光明正大开店经营,说明相关部门存在严重疏漏,或者存在利益勾结;从打击环节看,治理“小夭鹅”存在消费者维权难,认定难等问题,这需要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强化协调,甚至有必要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完善。
可见,“小夭鹅”的翩翩起舞,并非偶然,这是行业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和监管问题的结合。要让“小夭鹅”们尽早“夭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