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提款机找人输密码,手机只会接电话,配上机顶盒的电视不会用,百货商场、服装专卖店买不到适合的衣帽鞋袜,即便是在读书看报时,也找不到字体大些的版本……这是我国不少老人如今面临的尴尬情形。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不少老人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消费品,巨额市场仍需要深层撬动。
科技未尝“以老人为本”
平板电脑、提款机、网上银行……记者采访的不少老人都抱怨说:新技术越来越好了,但对于老人来说,各种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了。
柳州市刚刚领到养老保险的老人刘振华就在为银行只发银行卡不发存折而犯愁。他说:“我有家族性的老年色衰色弱症,提款机上的彩色显示屏我都看不清楚,更别说输入密码提款了。”
同样的尴尬也发生在桂林市76岁老人梁定强的身上。他告诉记者,自从家里安装了数字电视机顶盒,需要两个遥控器、一大堆电源的电视机自己碰都不敢碰。他说:“我去年买的52寸液晶彩电,只有孩子在家的时候才看看,没人在家我就只能听收音机。”
新加坡仁和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诚告诉记者,根据统计,中国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人,这部分老人中超过6000万名不会使用高新科技产品和技术,即一半以上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科技存在“心理恐惧症”。相比之下,美国的统计数据是45%,日本是43%,欧盟是39%。
传统市场未为老人“量体裁衣”
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即便是在最为简单的服装、衣帽、鞋袜等市场,也很少有商家为上了年纪的老人“量体裁衣”。
记者在柳州市工贸、五星,南宁市梦之岛、百盛等大型购物场所采访时,一些老人抱怨,上了年纪不仅衣服买不到,就是合脚的鞋子也很难找到。
裁缝曾斌告诉记者,老人上了年纪,在腋窝、腰部等位置的剪裁特别讲究,一些后背、大腿等部位容易受凉的老人,往往要求制作衣服时在这些部位特别加厚。“这些衣物在大商场都没法买到,现在每天来我这里做衣服的都排成长队”,曾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