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A股反“圈钱”反到何时?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9日 09: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证监会日前召开媒体通气会,会上表示拟推行六项“证监会”,其中包括“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以及“完善退市制度,坚决遏制恶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退市制度改革”,等等。

  高市盈率发行基本类同于畸高收益,退市制度疲弱基本意味着畸低风险,如此极为离谱的双重激励毫无意外地孳生出A股市场“圈钱”成风。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2010年末,A股市场融资规模高达4.3万亿元,然而普通股东累计获得的分红总额不过区区0.54万亿元,投资回报甚至不如银行存款复合利率。

  这种广种薄收尚且只是面上的情况,在其背后,更有难以计数的“合法”盘剥普通投资者的资本“神话”。譬如说,某大名鼎鼎软件公司曾以60多倍市盈率一次性融资9.17亿元,公众股东所得不过区区25%的股权,而大股东出资仅为8400万元,反而占有上市公司75%的股权。更恶劣的是,仅仅上市两年,大股东就已通过现金分红收回当初全部出资,而真正付出真金白银的公众股东,收回投资竟然需要几近梦呓般的77年!

  事实证明,一个缺乏财富效应,缺乏赚钱效应,几乎建立在博傻基础上的股市,不会成长为健康的、向上的股市。针对A股市场普通投资者利益流失极为惨痛的失衡状况,监管当局并非怠于行使职责,此前各类反“圈钱”举措大体可以称之为层出不穷且雷霆万钧,然其结果,单从证监会时至今日仍在着力反“圈钱”即可一望而知。

  日复一日的“圈钱”游戏始于一个本就很难称得上公平的市场原点:为了摆脱起步阶段夹缠不清的“姓资姓社”等争论,A股市场的初始制度与其说是为了实现纸面上的“三公”原则,不如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证明其首先具备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强大功能。因此,这就难以避免其后展开的市场轨迹偏离公平取向,千方百计确保资金流向国企从而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历史地成为了A股市场渊源至今的基本脉络,并且大量非公上市公司同样借此搭上了“便车”。

  同时背负历史包袱与发展重任的监管当局时下仍然难以摆脱“追二兔不得一兔”的尴尬,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已经清楚意识到竭泽而渔终有竟时,但是面对早已习惯于股市“输血”且“脱贫”之后又执著于“致富”的国有企业,他们的取舍终究难以毅然决然。更不用说,伴随时日推移,寄生于股市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甚至向来都是被“圈钱”对象的普通投资者,其实都在路径依赖的惯性中孳生大小不等的反变革力量。

  根治“圈钱”痼疾终究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必须意识到自身压倒性的任务是且只能是构建、维护一种公平的“善治”;另一方面,但凡限行政手段不应或者不能触及的领域,应该通过完善市场生态环境,依托平等利益主体间的反复博弈,最终求得不同利益的均衡与协调。

热词:

  • 圈钱
  • A股市场
  • 市盈率发行
  • 退市制度
  • 证监会
  • 便车
  • 善治
  • 合法
  • 姓资姓社
  • 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