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金融底线是坚持保守?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30日 14: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以多极经济为基础、多重危机为特征、多重制约为常态、多重失衡相交替的复杂多重时代。”这是昨天由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国际金融中心论坛上传出的声音。中国如何从这场全面失衡中寻求化解的支点?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亮出自己的观点:多重时代的支点是金融保守。

  在2011年的尾声,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组织曾断言:世界进入了新的危险期。出路在哪里?陆红军说,多重时代的支点是金融决策与金融行为中审慎、诚信、可靠、适度的原则与规范,即金融保守。但金融保守不等同于保守主义,也非压制金融创新。真正的金融创新是以保守为底线,以杠杆适度为界限的理智行为。多重危机时代迫切需要长期缺位的金融保守恢复应有的地位。金融保守的缺位不仅是欧美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国领导哲学贫乏的通病,而且这一缺位正是现实中欧美衰落的要因。

  而国际形势此消彼长。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国际金融主管曼索尔·戴拉米在论坛上预测,至2025年中国等六大新兴经济体将占全球增长总量一半以上,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会再由单一货币主宰。随着经济权力的转移,这些成功的经济体将通过跨境商业和金融交易,帮助推动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未来10年左右,中国的规模及其企业和银行的快速全球化,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25年全球货币最可能出现的情景将是一种围绕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中心的多种货币并存的格局。全球经济预计将要发生的变化是根本性的。总体来看,这些改变对于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利好的。

  因此,对于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坚守金融保守”更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也是提升全球领导力所必备的素质。陆红军认为,中国人口超过13亿,是社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巨大动力,也是金融风险的巨大隐患。而目前我国在金融保守方面存在着三个严重的缺位现象,即决策缺位、地方缺位、民众缺位。为此,我国在金融中心发展与改革创新中应坚持金融保守的三道防线:将金融保守列为金融决策的基调;将地方金融平台列为金融保守的重点;着力将理性诚信植入民众金融行为的内涵基因。

热词:

  • 金融创新
  • 金融风险
  • 金融交易
  • 基因
  • 多极
  • 国际金融中心
  • 经济增长
  • 国际货币体系
  • 利好
  • 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