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福州12月1日电(记者来建强)又是一年将尽,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目标虽已基本实现,但有不少的保障房项目却仅仅是“挖坑待建”,甚至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保障房建设资金被挪用、被侵占等违规乱象。谨防“挖坑待建”滥竽充数,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千万套保障房项目“加速快跑”的首要问题。
一些地方的保障房项目之所以是“挖坑待建”,表面上看,是保障房工程仍难以从资金缺口大和建设用地紧的“泥潭”中自拔,实则不然,保障房的“被挖坑”折射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消极应付的态度。
首先,从地方列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清单可见,今年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公租房和廉租房等真正需地方财政“贴钱”的项目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棚户区改造住房、经适房等带有商业开发性质的项目占了大头。据福建省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省经适房项目的利润率高达30%以上。这说明,保障房项目并非都是“亏本买卖”,有的还有厚利可图。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却常常摆出一副“钱紧”窘态,动辄向上伸手要钱,令人错愕。
其次,近年来,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城镇化浪潮推动下,各大中城市的城区规模急速膨胀,年均城建用地动辄数千亩,地方政府坐地收钱,“钱景”喜人,而保障房建设用地却一再捉襟见肘,难以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何尝不令人心揪。
一言以蔽之,地方保障房建设缺的不是钱和地,而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应当看到,地方政府消极应对保障房建设,屡陷“口惠而实不至”的尴尬,有其深刻的根源,这关键在于保障房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中,缺乏一套针对地方政府行之有效的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而地方政府现仍被“唯GDP”的短视政绩观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