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题:征收“碳税”导致中国企业海外长期投资不确定性增加
新华社记者 秦华江 张晶
一些发达国家很可能会相继征收碳税,短期内中国海外投资的成本增加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应会积极应对,以降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澳大利亚议会日前通过了吉拉德政府提出的“碳税”法案,这项备受争议的法案正式成为法律。按照实施方案,这一政策将于明年7月1日开始生效,向澳大利亚500家排碳大户征收排放税,每吨征收23澳元(约合人民币160元),涉及行业主要是矿业、电力与钢铁企业。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加速增长,累计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是此前10年总量的四倍。其中,矿业勘探、开发占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总额的75%。
分析人士认为,碳税的征收对中国在澳的投资短期内虽无明显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表示,今年前10个月,黑色金属矿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资源能源开采等行业利润增幅较大,同比增幅都超过30%。中国相关行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成本上升大概能够控制在1%到5%之内,相比其利润空间上升幅度来说,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从道义上说,碳排放税的征收是为了调节能源资源消费,然而企业要密切关注征税国家碳税的用途及监管流程,防止其成为削弱外资企业在本国的竞争力的手段,造成实质上对中国海外投资的不公平。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并继2009年之后再次位居世界第五。其中,对欧盟和东盟的对外投资同比增幅最大。
继澳大利亚之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很可能出台征收碳税的法律。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必须将气候变化指标考虑在内,认真研究相关国家的气候立法,掌握国际谈判的主动权。
“就目前来说,企业的应对之策主要包括减排、减缓、适应等。”曾供职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中心的陈波表示,减排是现阶段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手段,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实实在在地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而不只是热炒低碳概念,套用政府补贴。
“企业还可以购买一定的碳排放量来应对气候变化。”陈波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引进碳排放交易机制,减排将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立法,减排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如先期购买碳排放量,在后期必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此外,企业还应通过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回报率、贴现率等进行量化分析。例如,相关企业应考虑与碳排放量低的行业的投资平衡,实现风险对冲。还可以利用保险手段应对长期风险,比如使用保险费用定价等。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周林认为,碳排放税的征收阻挡不了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发达国家征收碳排放税,会导致征税国家内部能源资源企业的重组和调整,如果应对得当,这对中国企业进军海外也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