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昨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同时发表声明称,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同时两家公司承诺将进一步降低公众用户的宽带资费。(12月3日 北京晨报)
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如果事实成立、定性准确,处罚在其利润的1%到10%的范围内,预计两公司将面临数亿至数十亿元的罚款。应该说,成为首批被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央企,这俩兄弟还是很在乎。对此,电信媒体大喊荒谬和冤枉。喊冤归喊冤,压力总得释放出来。这不,联手认错“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承诺降价提速,一改以往傲慢姿态,还是值得肯定的。从表象上看,如果中止调查,一来拿“降价换罚款”,消费者的实惠可能来得更快一些;二来符合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整改到位倒走了个捷径。
然而,作为监管部门,即便是依法终止了个案反垄断调查,也要将电信行业反垄断的行动进行到底。有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中国稳坐世界网民大国的“第一把交椅”。庞大的“网络人口红利”令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呼之欲出,如何让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成为摆在网络运营者面前的现实考题。
有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排名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1兆每秒网速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而且,电信商与开发商联手搞“最后一公里垄断”的新闻频现媒体,这种“价高质次”的状况还要持续多久?两家的认错与承诺即便能够得到兑现,又能在多长的时间内“保鲜”?两家在宽带接入市场大量采取排挤弱势运营商的竞争手段能否得到彻底纠正?第一起涉及大型企业的反垄断案若以中止调查收场,下一个“第一起”的主角是否还是这两位“难兄难弟”?
商人自有商人的智慧,危机公关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某种意义上说,“降价换罚款”,是拿以往网速不快、收费昂贵来置换今日遭遇反垄断的“厄运”。倘若发改委真的终止了反垄断调查,这样的危机会不会成为一种昙花一现的做秀之举、权宜之策?会不会等到下次再亮剑时重新如法炮制?唤醒电信运营商商业良知,使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感,摒弃“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老大做派,以足够的诚信尊重消费者,确实需要有强势的动作推一把“大象的屁股”。唯有此,才能使这两家将降价与提速覆盖所有地区和用户,不仅尽快实施,而且做到公开透明,一如既往,别等到成了众矢之的再来仓促补救。因而,监管部门还要将反垄断向纵深延伸,不仅对垄断行为及时启动法律程序予以调查,更要常态化监控,防范市场垄断,发现苗头,多举并进,决不手软。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如果能推动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未来五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至少可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至150亿元。总之,反与不反,改变“一统天下”比“降价换罚款”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