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从“门外汉”到“养牛王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10: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www.404000.com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个人的成功方式有很多,但主要的是能抓住机遇,并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努力朝一个目标前进。金峰镇致富能人姜宏庆,用自己的经历解好了成功这道方程式,演绎着他奋斗的人生,创办的“宏庆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专业户。

    窘困,下岗后为生路求变

    姜宏庆,曾经是开县电化厂的一名工人。 2001年,从事机电维修的他下岗了。面对工作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艰难,姜宏庆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开始开辟能给自己家庭在生活上带来经济保障的赚钱方法。

    2001年到2005年期间,姜宏庆和朋友一起经营起了中巴车客运生意。

    “当时我也没想要赚多少钱,只想到能维持全家人的日常开支就行了。我虽然每天起早摸黑的干,可因中巴车经常出故障,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赔了不少钱。”谈起往事,姜宏庆直摇头。

  探索,谋求养牛致富之道

    2005年放弃了客运生意的姜宏庆,一直梦想着能找到一个通向成功的机会。直到有一天,他从一本农业杂志上看到养牛创收的消息,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好几遍,寻思着自己是不是也能靠养牛来赚钱。虽然姜宏庆并不懂养殖技术,也没有多大的本钱,但这一切困难都没有拦住他。他开始从书籍、电视、网络上学习大量的养牛技术,又东凑西借了一笔本钱,放弃城里便捷、时尚的生活,在金峰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青橙村建起了养牛基地,开始了养牛创业的道路。而命运的天枰也终于向这个勤奋而又敢于向生活挑战的年轻人开始倾斜。

    “2007年,当我拿到第一笔卖牛钱时,高兴得整晚都没睡着觉。”姜宏庆脸上仍然带着当时的兴奋对记者说,虽然当时钱不多,但对自己的付出总算是个回报,也让他坚定了靠养牛来赚钱的信心。

    姜宏庆感叹地说,一路走来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不太懂行,防疫工作没做到位,有好多头牛还没出栏就死了。后来多亏了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他做疫情防御工作,他的养牛场才逐步走上正轨。

  创新,用酒糟喂牛更有赚头

    记者在姜宏庆占地600多平米的牛棚参观时,闻到了一股强烈的酒糟味道。姜宏庆对记者说:“这些酒糟是我买来混合在草料里一起喂牛吃,牛吃了长得快,而且成本更低。”

    原来,在2008年,姜宏庆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解决养牛饲料的来源,他流转土地3100多亩,扩大了养殖场的规模,种植了黑麦草、玉米、红薯等作物,还成立了“宏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雇佣了附近村民童多清、蒋德国等人,以每人每天50元工资帮养殖场收割地里的农作物。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养殖场每天的饲料需求,为了克服饲料不足的困难,他通过钻研,最终找到了用酒糟喂牛的方法。

    姜宏庆对记者说,如果用玉米混着草料喂牛,每头牛每天需要80斤草,养殖场几十头牛最起码也需要10个人割草,而且草长不了那么快。用酒糟混着草料喂牛,一天仅需要20斤草,也就雇3个人就行了,地里的草也足够了。

    姜宏庆指着栏里的牛笑着对记者说:“用酒糟喂牛还有个好处就是牛吃了就睡,不会乱动消费体力,一天一头牛能长1斤左右的肉,按照现在的牛肉市场价格,每头牛每天能赚10块钱,我这里有近100头牛,每天就有近1000元的纯收入,一个月就有30万元收入。”

    据了解,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姜宏庆的“宏庆养殖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最开始的每年出栏肉牛30多头,到现在每年出栏肉牛200多头。

    现在,几乎是每天都有外地的客商打电话找姜宏庆订购肉牛。

  未来,扩大规模带群众共致富

    谈到将来,姜宏庆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他激动地说:“如今我全家人都从县城搬到这里来住了,就因为我看好养牛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我计划储蓄到一定资本后,再修建更大的牛棚,引进更多的品种,打出一个在三峡库区都叫得响的品牌。”

    姜宏庆还说,他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养牛技巧,他将把技术传授给当地的村民,带动他们一起养牛致富。

    据悉,目前,给姜宏庆养殖场割草的童多清、蒋德国等人在姜宏庆的带动下,也分别在家养殖了10多头牛,增加了不少经济收入。

热词:

  • 姜宏庆
  • 养殖场
  • 专业合作社
  • 头牛
  • 酒糟
  • 肉牛
  • 饲料
  • 金峰镇
  • 2005年
  • 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