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刊出评论说,今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峰会在各国代表吵吵嚷嚷和互相指责中产生了非常有限的成果。气候问题也几乎可以反映全球治理中凸显的主要矛盾。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主权国家的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同时,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也加深了全球化矛盾。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峰会在各国代表数天的吵吵嚷嚷和互相指责中产生了非常有限的成果。尽管会议确立了“第二承诺期”(2013-2017)以延长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和建立金额庞大的“绿色气候基金”,但会议本身和之前的哥本哈根峰会及坎昆会议一样,不能实现“巴厘岛路线图”,即达成一项实质性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条约以彻底取代京都议定书。
会议成果更是因加拿大这个环保领域的“好孩子”的突然退出而蒙上了一层阴影,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工业化国家也表示不会加入“第二承诺期”的减排行动,这些都使德班会议的成效大打折扣。
事实上,面对气候变暖这一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2005年才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对主权国家规定强制性减排义务的国际条约,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缓慢可见一斑。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组的报告显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变暖的趋势因人类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加速,并极有可能对全人类造成不可逆的灾难性后果。为什么世界各主权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共同问题却束手无策,只能向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一样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和互相攻击之中?什么样的矛盾与障碍阻碍着气候政治向着全球有效治理的方向发展?
主权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而气候问题也几乎可以反映全球治理中凸显的主要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主权国家的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间的冲突。由于缺少世界政府而各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国际社会面对像气候变化这种需要各国支付高额成本(主要是控制碳排放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而集体成果共享(全球变暖减缓对各国人民都有好处)的全球问题时,往往面临各国选择“搭便车”的困境。各国都希望别的国家增加碳减排义务而自己能够豁免这些义务从而发展经济和增加本国竞争力,无私的国际主义在各主权国家的决策系统中几乎不存在。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全球共同问题(如国际金融稳定、贸易自由化等问题)时,这种主权国家个体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缺乏有效的国际机制,大部分问题都会因面临“猎鹿人的困境”而无法解决。“猎鹿人的困境”指当大家需要共同合作围猎一只大型的鹿的时候,个别猎人因为分心去抓身边溜过的小兔子而使整个围猎行动陷入失败。在今天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各国去抓发展本国经济这只小兔子的动机尤为强烈,而减缓碳排放和气候变化这只大鹿自然就抓不到了。到目前为止,世界政治仍是主权国家的天下,超主权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以及各种国际法在制裁主权国家时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气候变化谈判从京都议定书到今天的历程,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最近十几年所发生的剧烈实力对比变化。1992年巴西举行的“地球峰会”正式开启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当时西方工业化国家对比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天差地别般的经济优势,正因为如此,双方能够在仅仅5年后达成妥协,以西方国家的巨大让步为基础制定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中,仅西方和前苏联和东欧工业化国家需要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免于承担此类义务。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等方式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今天,全球经济地图比较当时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市场经济发展极为迅猛,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则因债务等问题而长期陷入低迷。加拿大今年突然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决定就反映了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不再愿意支付过高履约成本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本身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是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无情地发展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提高经济竞争力,而在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下,发展经济必然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的增加,全球化本身又增加了人们对现代化交通的需求和化石燃料的依赖,地球环境遭遇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严重的破坏。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取代了对优美环境和精神家园的向往。由于缺少有效的全球监管,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环保、劳工以及道德规范水平的全面滑落,这是应该引起每一位地球村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