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别把入不敷出当成积极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3日 10: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这是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重要宣示。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把资金投放到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民营企业不愿意或无力投资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扶贫等等。要优化政府投资规模,避免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要有长远规划,防止前面建后面拆,并且重视公共设施维护。

  上述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必要的财政投入。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进行审慎的思考,尤其不能将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同于长期的赤字财政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国家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带动经济增长。“积极”是与“消极”相对的,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都应该是积极的。例如,有利于经济发展且缩小财政赤字的政策也可以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近些年来,有些人却将入不敷出的赤字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划上等号,给本来让人三思而行的赤字财政政策戴了一顶桂冠。这种提法在概念上是混乱的,在实际上是有害的。

  按照这种逻辑,减少财政赤字的政策或者财政盈余政策岂不成了“消极财政政策”?因为“积极”是褒义词,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好的财政政策,谁还敢提倡与“积极”相对的“消极”财政政策呢?这就容易引起长期的财政赤字,造成政府债务扩大。

  在我国,与“积极财政政策”并列的还有“稳健”财政政策,都是褒义词,两种政策都成了好政策。“稳健”顾名思义就是稳重,不轻举妄动的意思。其实,我国在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年头也都是有赤字的,例如,2004-2006年就是如此。稳健财政政策不过是赤字少一点而已。这些年来,除2007年经济过热的年头外,财政基本上是赤字,没有盈余的时候。

  其实,国际上对财政政策早有明确的界定,赤字财政政策、财政盈余政策和预算平衡政策。赤字财政政策一般也叫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盈余政策叫紧缩性财政政策。当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同时增加支出和税收、保持预算平衡的政策也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两种政策都可以是好的、积极的。就像中央银行一样,有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有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收紧银根。多年前,我们的财政政策也是一目了然的,如“预算平衡,略有节余”,不说对不对,至少很清楚。

  采用国际通用的提法,政策在名称上没有褒贬之分,有利于大家展开对财政政策的讨论,有利于正确财政政策的出台,也有利于公众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了解。

  另外,财政政策涉及税收和支出两个方面,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是增加政府支出,也可以是减少税收。我们不能把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仅仅理解为扩大政府支出。例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就是说,明年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心在“结构性减税”。

  就我国债务问题而言,一些人赞成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债务。他们引用欧盟的财政政策指标加以佐证。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只要不超过欧盟警戒线就可以继续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继续增加债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欧盟规定的3%赤字率和60%债务率是某个时期的产物,一味强调这两个标准,会限制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必要时应突破警戒线的束缚。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短期内提高经济增长率,但是这种经济增长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赤字小了,债务降了,也许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率,但会增强中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信心。(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财政学系主任、教授)

热词:

  • 积极财政政策
  • 积极的财政政策
  • 稳健财政政策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紧缩性财政政策
  • 赤字财政政策
  • 财政赤字
  • 政府支出
  • 结构性减税
  • 扩张性财政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