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利:加大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比重
弊:放大银行信用杠杆,加大金融风险
“年末银行都在冲存贷比,做大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已是公开的秘密。”12月25日,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票据业务在年末最后一个月再度火热起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中国票据网、中国票据贴现网等网站看到,最近票据交易热火朝天,报价金额每日累计可达数百亿元,其中回购报价金额所占比例最重。参与报价及交易的机构多为各大商业银行。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银行在年末揽存时大力开拓买入票据业务,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的困局。该人士同时强调,这也存在着加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业务放大了银行信用杠杆,导致票据买入返售资产总体出现虚增的状况,加大了金融风险”。
买入返售再获宠
银行买入返售业务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质押式融资的一种模式,即融资方保留质押资产在质押期间的收益,付出融资成本。融资方可将所融资金购买金融资产,继续用于融资。
此项业务相当于融出资金,标的资产包括票据、证券、贷款等,具有规避存贷比限制、降低对经济资本的占用、提升利息收入等优势,票据是买入返售资产中的主要部分。
《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了“中国票据”网上一周(12月19日至23日)数据,报价系统累计接收了300笔报价,金额共达1181.11亿元。其中回购报价81笔,报价金额却达584.3亿元,占总业务近一半“江山”。此外,连续几周来在回购和转贴价行为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最为活跃。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长期以来一直接近75%的监管红线,贷款规模受限使得银行特别看重资金业务。银行资金紧张时,买入返售票据业务就会兴起,特别是银监会实行日均存贷比监管后。”泰隆银行泰隆学院院长助理游春对记者说,“而票据买入返售是表外业务,不被纳入存贷比监管范畴,可以有效缓解银行负债状况,在年底更是会被大力运用。”
上述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人还指出,市场紧张情绪渐浓,资金出借机构都纷纷融入资金使得短期资金趋紧,这也就促使了票据业务的再度兴起。
运用利弊需权衡
在游春看来,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对银行可谓是益处多多。除了能规避存贷比监管外,还能降低对经济资本的占用,“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而除了小微企业外,对一般企业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银行可以通过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债权以降低对经济资本的占用。
“更重要的是这能加大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比重。”游春指出,“现在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是靠净利息差,如何拓展非利差业务是它们所要面对的转型任务,而利润可观又不计入表内的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则成了‘香饽饽’。”2011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民生银行(600016)、浦发银行(600000)、深发展三家上市银行通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就分别斩获高达53.79亿元、89.35亿元和36.32亿元的利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2倍、7倍和2倍。
当然,买入返售业务同时也是把“双刃剑”。游春跟上述银行人士都表示此业务放大了银行信用杠杆,导致票据买入返售资产总体出现虚增的状况,加大了金融风险。
“在票据买入返售过程中,融资方可将所融资金购买金融资产继续融资,就相当于‘货币及信用制造’。在不断的腾挪中将原本资产放大了许多倍,形成许多泡沫。如果在转手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游春担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