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眼下中国艺术市场这次高潮始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殆尽之后的2009年末,尽管没有具备所谓“经济缓冲带”理论所描述的特性,但这次危机之后的高潮还是在客观上拯救了不少四处乱串且恐慌不已的资金流,于是2010年伊始,中国艺术市场以“亿元时代”的高调姿态,正式开始了资本化进程的脚步,在整个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压力,被大肆鼓吹的“全民投资时代”的风潮,更是将无数“现金恐慌者”拱手送入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热潮中来。这就是有市场人士认为的“2011年艺术品市场中投资者与收藏者比例已然达到9:1 这样极端比例”的原因。
“高潮”水落 “投机”石出
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体系发展过快,无论是艺术家、艺术经纪人、批评家、藏家、及大众媒体;还是拍卖行、画廊、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品期货、艺术托拉斯、美术馆、博物馆,都形成了一条条崭新的“食物链”结构,早已不再是“收藏”二字就可以概括的市场模式了,甚至就当下艺术市场内的客观态势而言,随着资本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艺术市场甚至有了“去收藏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者的大肆涌入。
投资,指投资者当期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从收益这一点而言,中国艺术市场在2009年底至2011年中,确实让为数不少的投资者,特别是跻身中国书画板块的投资者普遍获得了30%左右“恐怖”收益,尤其以何家英、范曾、田黎明、范扬等几位当代书画艺术家为代表,最高增幅竟然达到了5倍甚至8倍,而艺术品的某些市场特性也使得其看似有着“只升不降”的良好资质,这样所谓的投资风险似乎就仅存在于真伪环节了,而当代书画因为艺术家可以本人鉴定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一风险顽疾,所以对于那些牛刀小试就大尝甜头的投资者而言,中国艺术市场,特别是中国书画市场俨然成为了一条“一但投入就必然高产出”的投资康庄大道,这种“只看真伪不看市场规律”的投资做法,在高回报面前就被普遍默认为正确、高明。
然而被这场市场狂飙风暴冲昏头脑的投资者们忽略的是,从金融学的角度而言,投资相对于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的时间段更长,更趋向为了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某种比较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益。也就是说,投资行为的最终评判标准,是基于时间尺度基础上的。更重要的是,无论基于何种经济学理论,只起不伏的运动轨迹都是客观经济规律不允许存在的。
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在长时间内能经得起只涨不跌的考验吗?
时间来到2011年底,在欧美经济持续走低,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同时连带着诸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域的经济环境开始出现了资金流看紧的状况,加之下半年伊始国内银行普遍放贷紧缩、利率上调,使得整体投资环境开始严峻起来。于是在艺术市场行业内,从2011年下半年伊始,观望情绪开始蔓延,藏家留手、炒家收手、买家谨慎、商家出货,直到进入秋拍季,一些中小拍卖行开始高开低走,甚至也不乏惨淡收槌者,诸多市场人士将希望寄予嘉德、保利的秋季大拍能够稳步收关进而稳定市场情绪上,这更是客观上助长了本就浓郁的观望情绪。至此,原本活跃在艺术市场内以各类资金为主的大笔资金流,因为紧张开始纷纷调整操作策略,在保值与收益,甚至是保底与投机之间纠结起来,进而就造成了顶尖市场“大名头不出精品,非精品大名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所以,一旦2011年秋拍缩水幅度超过了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市场从业者的心理预期,那么纷纷抛货的市场环境就不再是一个让无数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大好局面了,那么就多数跟风入行的投资者,从2009年底开始踊跃跻身中国艺术市场的行为,是投资还是投机,就是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