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23日报道】题:城市化的代价(记者沈泽玮)
华人新年快到了,到我家帮忙的保洁大姐问我,春节回不回新加坡去,我说当然回家,这可是华人最大的节日。
大姐的户口在湖北农村,她说不想回家,因为每次回去都得买这买那做人情,要花上几千块人民币,还会和小姑子怄气,给自己带来一身晦气。
我称她“大姐”,其实她只大我两岁,我们年龄相仿,但人生经历相差很大。
大姐在农村长大,从小只能穿哥哥穿坏的旧鞋子,17岁才穿上人生第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鞋。还好,爸爸疼她,让她有机会念到小学二年级,认识些字,但不会写,能看懂手机短信,却无法回复。
大姐很早就嫁人了,生了两个小孩后,约10年前和老公一块到北京打工,但老公不幸于五年前病逝,她得一人在北京赚钱供两个儿子在湖北上学。
每次接触到中国城市化进程或农民工进城的课题时,总想起这位大姐,在她身上仿佛看到中国30年来发展全景的某一角。
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贫穷到还过得去,从第一产业务农到第三产业做保洁,大姐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属性不断改变。我好奇的是:到底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30年前好?到底是在北京生活好,还是回老家好?到底是城市好,还是农村好?
答案可浓缩成:经济上变好了,但幸福感减少了。
中国改革开放带动农民工进城,确实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大姐的第一双鞋子就是在中国开放之后的第七个年头买的。她说,农村太穷了,没剩多少田地可耕种,她现在在城市能多赚点钱,经济上自主却也拮据,得为孩子的学费操心。城市的空气和水质不如乡村老家好,长期和孩子分开也让她感到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