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吴江:米业“奢侈品”,何以仍“伤农”?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09: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只顾“带领企业闯市场,维护企业利益,却对稻农利益只字未提”,政府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官员又在代言谁的利益,或许正是“米贵伤农”这一悖论背后的答案所在。

    作者:吴江

    黑龙江五常大米最高售价可达每斤199元,但是当地稻农卖给加工企业的收购价却不足2元。记者采访得知,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约为0.2元,加工企业通过设置不合理订单控制稻农压制收购价,以致稻农和企业获利悬殊。(《中国青年报》1月3日)

    常言道“谷贱伤农”,不过,对于享有盛誉的五常大米来说,本不该存在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五常大米的市场价格最贵已经高达199元每斤,称之为米业“奢侈品”的确并不为过。不过,假如认为“谷贱伤农”的另一面一定就是“米贵惠农”,甚至认为种出了米业“奢侈品”的五常稻农们一定也能从中沾光,却未免有些想当然。真实的情形是,尽管五常大米的市价一路飙升到“奢侈品”的价位,但稻农卖给加工企业的收购价却不足2元,那么,何以“米贵”依旧“伤农”呢?

    不可否认,从水稻到大米最终上市,稻米企业当然还需承担加工费、包装费等相应环节的成本。尽管一些企业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加工环节的成本信息,但这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从业内人士透露出来的数据推算,每市斤大米的加工与流通成本仅为0.2元左右。2元的收购价再加上0.2元的加工成本,便可卖出“奢侈米”的价格,如此可观的利润,难怪要被当作“商业秘密”了。

    而尤为吊诡的则是,既然是市场,本该有其价格形成机制。就好比五常大米之所以能卖上“奢侈价”,其实也有着背后市场供求逻辑的支撑,那么,种植五常大米的稻农们,其实同样可以凭着“物以稀为贵”卖上个好价钱才是。既然国内外知名米业巨头纷纷在此设厂,不仅国内上市公司北大荒、中粮集团、东方集团等企业在五常盘踞一方,就连外资企业益海粮油也早早来到五常市安营扎寨,超过200多家的加工企业在此争夺稻源,稻农完全可以待价而沽,何以却不得不以2元的低价出手,把米业“奢侈品”的利润全部拱手相让呢?

    稻农们当然不是自愿的,只不过,尽管供求关系明摆着,但待价而沽的却不是稻农,稻米的收购价仍然被收购企业一手掌控。就连原本为农民规避风险的订单收购,最终也反成了套住稻农的“枷锁”。君不见,一些企业与稻农签了订单不履约,不仅不按订单上的价格收稻,甚至不乏多家公司联起手来“憋稻”。面对更为强势的企业及收购资本的联手压价,势单力薄的稻农自然只能乖乖就范。而联手“憋稻”价米业巨头们,本质上其实已成为农产品收购市场上的垄断利益集团,如此形成的稻米收购价,不仅与市场无关,也注定将是对农民权益的肆意搜刮与侵夺。

    而对于为何未履行与稻农的收购订单,相关企业的解释竟然是稻农的水稻不合格,没法收。乍一看来,不履约竟然成了稻农违约,甚至还显示出企业对稻米品质的把关严格。但造成这一局面的真实原因,与其说真是水稻不合格,毋宁说是一方面打压了稻米的收购价,另一方面又可加剧了五常大米的紧俏,从而推高米价。在这一过程中一箭双雕,双向获利的米业大鳄们,自然是乐此不疲,而这一伎俩甚至在收购协议的“霸王”条款中就已做好了铺垫。至于所谓的“水稻不合格”,何以“不合格”的水稻仍然可以被卖出“奢侈价”,收购企业的解释实在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追逐利润最大化要说也是企业其本能,但仅有企业一厢情愿的市场操控,其实未必就真能如愿以偿。不难设想,假如市场监管者能够真正担责,至少做到秉公执法,维护公正的市场规则。“霸王”条款本不该畅行无阻,违约的企业也理应承担高昂的赔付代价,至于“憋稻”压价的市场操控行为,则更应遭遇高额处罚。从这个角度来看,只顾“带领企业闯市场,维护企业利益,却对稻农利益只字未提”,政府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官员又在代言谁的利益,或许正是“米贵伤农”这一悖论背后的答案所在。来源人民网)

热词:

  • 奢侈品
  • 米业
  • 米贵
  • 收购价
  • 霸王
  • 商业秘密
  • 大米
  • 水稻
  • 憋稻
  • 加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