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邓海建:食品安全责任岂能鱼游不定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09: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闻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邓海建

  新年伊始,食品安全方面又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工商局不久前对外发布通报,该部门抽检7家生产厂家10组食用油后发现,合肥市有2批次食用油不合格。其中,金龙鱼玉米油被检测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相关信息显示,被检出有问题的为江苏益海(泰州)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5升装金龙鱼玉米油,生产批次为2011年3月1日。

  同坐在一条“船”上的我们,恐怕没有人希望看到食品安全事件一再成为社会话题,尤其是某些大企业一扇扇关不上的“质量门”。金龙鱼出了问题,也许事情算不上有多大,甚至从概率上看还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但既然是被市场监管部门的“手电筒”照到了,而且基本是板上钉钉的情况,大概厂商就不能继续在危机公关上研究辞令,与民意呼声“各说各话”了。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面对事实生产商却表示,“原因是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不当造成的”,而抽检的色泽和烟点,虽属质量等级项目,却不是食品安全项目。这话其实可以翻译得再直白一点,无非就是两层意思:一是问题不在我,主要是“小超市”不善保管;二是这算不得多大的事情,虽然质量有问题,但不至于吃了有危害。这样的回应,显然逻辑不够严密,难以经得起质疑:一方面,当事的“小超市”也有完备的销售流程,且销量不足10桶,所谓的“暴晒说”已遭到销售方的有力反驳;另一方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对此表示,因暴晒导致油的颜色和烟点发生变化,“科学依据不太充分,有些牵强”。退一步说,即便是在流通环节被暴晒导致食用油不合格,企业也得负相关责任,起码要考虑更换包装。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金龙鱼现在认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被贮鱼的“水”坑了。当然,在细节问题上,公众眼下确实很难厘清是非。但既然涉事企业没有推脱“不合格”的事实认定,那么,其应对危机的姿态也许比真相本身更令人生疑。当食品领域出现问题,盖棺论定之前,有些厂家总是习惯于第一时间 “笔走龙蛇、舌灿莲花”,在危机公关的话筒前不是打太极就是踢皮球,看似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孰不知,恰恰是这样一种态度,更容易激起公众利益关切之下的更大反应。社会心理学家西布塔尼认为,流言的发生和消失,与信息传播渠道具有密切的关系。当人们的信息需求大于已有渠道的信息供给,或对适应环境必不可少的信息无法及时得到时,流言就容易发生。回到金龙鱼的问题上来,眼下公众的关切是什么?是厂家清白与否,还是有问题也不危害健康?显然,现有的解释很难说可以令人信服而满意。

  在经历了种种食品安全事件后,企业当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傲慢与偏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折损市场公信,最终必然反映到成交量上来——这样的趋势,随着公民维权意识与公共意识的加强,将日益加深并明显起来。事实上,在食品质量问题披露后的第一时间,民众向企业吁求的,往往是公益至上的立场、负责的真相以及换位思考的对话——就如米卢当年告诫国足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具体而言,消费者最希望的是企业能扛起责任,以公共利益为重,说实话、办实事,该致歉的就得致歉,该先行赔付的就得掏钱,然后再去追究每个细节。此般谦抑的姿态,看似吃了点亏,但赢得的是遏止流言发酵的机会,令事件的负面影响不至于带来更大的误伤。

  金龙鱼身处食用油界的龙头地位,公众自然对其质量与安全寄予了更多期待。“鱼”的问题,能不能归咎于“水”?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职能部门继续开展工作,更需要平日以“社会责任”为口号的企业积极回应。(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热词:

  • 食品安全
  • 食品质量
  • 金龙鱼
  • 质量门
  • 态度决定一切
  • 社会责任
  • 国足
  • 烟点
  • 董金狮
  • 舌灿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