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3日“血洗”欧元区评级,包括法国在内的9个欧元国家遭到降级。至此,欧元区17个国家中,维持3A最高评级的只剩下德国、芬兰、卢森堡和荷兰。
欧元区国家被降级早在意料之中。以法国为例,在标普本次调整评级前,是15个3A评级国家(地区)中债务负担第二重的,仅好于在经济上没有可比性的城市国家新加坡。
市场投资者早已在事实上剥夺了法国的3A评级。法国和德国指标性的十年期国债息差目前超过130个基点,而一年前还不到50个基点。这意味着法国和德国发债利息成本差距在一年间暴增超过160%。
欧元区国家评级被降本身并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为投资者提前消化了该消息,当天午后欧洲股市表现相对平静,法国股市仅跌0.11%。此外,欧元国多数国家评级即便被降,依然属于较高的投资级,并不意味着借贷成本就会大幅增加。
但是,标普当天声明中杀伤力最强的并不是降级决定本身,而是其对降级理由的说明。标普认为,欧洲对债务危机成因认识片面,因此在应对思路上误入歧途,通过财政紧缩解决债务危机是“自我毁灭”的方法。由此看来,标普的降级决定并非仅仅针对个别国家,而是对欧元区的危机应对努力投了政治不信任票。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标普的这一观点并不孤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围绕如何解决危机存在两种不同思路:一种认为债务危机是个别国家财政纪律欠佳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削减赤字,订立财政契约强化财政纪律;一种则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因此在降低长期赤字比例的同时,短期应更关注经济刺激和改革方案。
值得担心的是,如果投资者开始日趋认同标普的降级理由,则意味着欧洲将迎来更大的信心打击。(综合新华社驻北京记者金旼旼、驻巴黎记者李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