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因最终参与询价的机构不足20家,市场再现发行中止的公司。朗玛信息无疑是“不幸”的,但其头顶上的“光环”却非常的“耀眼”:A股历史上第二家中止发行公司,今年的第一家,也是创业板的首家。
与当初八菱科技有19家机构参与询价,仅差一家即“达标”相比,朗玛信息却只有18家,至少说明机构对其更不“感冒”。而且,因为有了八菱科技的前车之鉴,保荐人本应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现象重演,但同样是“袖珍”发行的朗玛信息仍然“被中止发行”了。
去年特别是在下半年,股指持续创出新低,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近期虽然在温总理要“提振股市信心”的鼓舞下,股市产生反弹,但市场心态普遍不稳定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朗玛信息此次“中弹”,主要是市场信心不足所致。而在笔者看来,将中止发行的原因仅仅归咎于“信心”,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毋庸置疑,尽管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指产生了力度较大的反弹,但投资者信心显然不可能因之得到有效恢复。就在本周五,上证指数下跌1.34%,创业板更是暴跌6.17%,沪深两市再现大面积跌停。笔者以为,信心不足只能被解读为朗玛信息发行中止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事实上,透过八菱科技从中止发行到最后成功挂牌,我们就可看出其中的“猫腻”。
八菱科技首次询价时,保荐机构“估算”出的价值中枢为36.92元,二次询价时降至23.09元,但最终其发行价定格为17.11元。八菱科技的发行价格与首次的价值中枢相比,“贬值”近54%,与第二次相比也打了7.4折。八菱科技之所以成为中止发行的首吃“螃蟹”者,并非什么“偶然性”,与其时的市场虽有关联,但核心问题则在于其估值上,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实际上,八菱科技新股发行,发行人欲从市场中“圈”走更多的资金,保荐人欲赚取更多的承销费用,所以像其他新股发行一样,保荐人“估算”出的价值中枢才会高得离谱。但人算不如天算,无论是发行人还是保荐机构,最后因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丢人现眼。朗玛信息虽然路演推介时反应热烈,并且深圳、上海两场推介会均出现满座的情形,但询价机构的反应显然更加“热烈”,估值过高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试想,如果朗玛信息的估值中枢为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值2.54元的1~2倍,其还会重蹈八菱科技的覆辙吗?
新股的“三高”发行,不仅二级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即使是作为参与询价的机构亦同样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华宝兴业基金不得不进行“友情提示”,信达澳银基金无奈表示“将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和网下配售”的根本原因。而且,除了这两家基金的明确表态之外,为数更多的具有询价资格的机构早就开始了默默的抗争。
八菱科技上演的中止发行闹剧,曾被认为是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进步,而笔者则以为,无论是八菱科技还是朗玛信息,其发行“被中止”,更反映出现行的新股发行体制的弊端,而新股普遍出现的“三高”发行,则是这一弊端的畸形产物。要防范更多畸形产物的出现,改革新股发行体制无疑是关键。关于这一点,监管层显然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