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柯达走到“英雄末路”:两次转型难挽颓势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09: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然而谁也不会料到,曾经辉煌长达百年的柯达会让这一刻“溜走”。

  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鼎盛时期的柯达,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裹挟下,曾经的胶片巨人,也难逃衰败厄运。1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在世界进入数码时代不过十数年后,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英雄末路”。

  柯达再次走到破产边缘

  《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柯达未来几周内可能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本月或下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5日当天,穆迪评级机构给柯达打出Caa3的级别,这意味着“有严重资不抵债风险,且可能丧失偿还债务能力”。即将破产的消息传出后,柯达股价周三大跌近30%,周四跌6.15%。6年来只有1年盈利,曾以“柯达胶卷”红遍天下的美国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这次又成了世界的焦点。

  自去年起,柯达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去年9月,彭博社消息称,由于市场对传统胶卷的需求日益减少,以及数码相机的强大竞争力,柯达公司的收益一落千丈。柯达正在对包括破产保护文件在内的多种战略性选择进行权衡。消息传出后,柯达公司股价在当天即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但美国柯达总部却于去年10月对此予以否认。

  盈利困难已成不争事实

  对于此次传闻,柯达中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总部方面尚未有任何回应,中国方面“不会对任何市场传闻或臆测发表评论”。

  柯达大中华区市场经理张学红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等待美国总部给我们一个澄清,到底是什么样,但是目前来讲对我们的业务和各方面的这些业务都没有任何的影响。”

  尽管柯达申请破产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盈利困难已经成为柯达无法掩盖的事实。自去年12月初至今,柯达股价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据上周外媒报道,柯达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遭纽交所退市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摘牌。

  回顾

  两次转型难挽柯达颓势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柯达中国官方网站上的这段宣传语,或许即将成为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的“挽联”。

  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传统胶片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黄色巨人”柯达也进入快速下滑通道。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

  其实柯达进入数字摄影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柯达1975年发明的第一台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生意上。

  之后,柯达启动了两次战略转型。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但当时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热词:

  • 英雄末路
  • 柯达胶卷
  • 谷歌
  • 1975年
  • 柯达中国
  • 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