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银行涉足国债期货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2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证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银行作为国债市场持有国债70%-80%的参与主体,其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国债余额为6.3万亿元,可流通比例超过85%,符合国债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固定利息,在最后交割日剩余期限4―7年)的国债余额有1.6万亿元。自2012年2月份仿真交易上线以来,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不可谓不火爆,仅9个交易日共成交43万余手,成交总金额达到4273亿元。仿真交易的活跃反映出市场对国债期货的迫切需求,未来国债期货交易的实际推出,将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期货种类,彻底改变国债流通环节中各类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使更多存在风险敞口的金融产品形成对冲机制,将为投资者增添管理利率风险利器。与银行间利率互换交易相比,国债期货具有场内连续交易、采用标准化合约、统一市场公开交易以及集中清算交割等优势,且参与主体可覆盖到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以及企业和个人等所有市场投资者,因此其产品吸引力无疑更高,市场发展潜力也无疑更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银行无论以什么形式涉足国债期货都是大势所趋。

  首先,银行参与商品期货自营交易已成为事实。2009年,证监会和银监会同意商业银行可以进入黄金期货市场,近两年来,陆续有9家商业银行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自营会员,可以参与黄金期货交易。事实证明,目前银行介入期货领域,虽然表面没有取消禁令,但实际上已经是可行的了。据有关媒体报道,某银行因“涉足黄金期货,业绩预期大增”。

  其次,银行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定位不准确,只能“看热闹”的局面很不正常。2010年,我国期货市场对于银行而言出现的最大业务契机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公司和投资者是其主要营销对象,各行积极抓住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试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期货市场份额,并在部分地区开展机构投资者银期居间业务。事实上,作为金融交易所特别结算会员的银行,营销行为的目标却与股指期货交易毫无关系,仍然是为了促进存款快速增长,说到底还是市场的旁观者,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第三,后危机时代,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让世人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衍生品风险爆发具有强烈的扩张效应,其巨大威力,由产品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引起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本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与监管等问题的高度重视。然而在这个“危机”大背景之下,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步伐并未停滞,相反却在稳步推进,继2009年7月,国内23家场外衍生品交易参与机构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之后,2010推出了股指期货,今年又推出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可以预见,银行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大环境之外,深度参与其中将是大势所趋,并且随着未来基础性金融产品市场的不断完善,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将逐步分担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艰巨任务,国有商业银行的职能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来源:和讯)

热词:

  • 银行间利率
  • 国债期货交易
  • 银行间市场
  • 国债市场
  • 国债余额
  • 期货市场
  • 期货公司
  • 金融衍生品
  • 我国期货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