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实体书店敢问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1日 17: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两年,全球实体书店的倒闭潮汹涌而至。今年7月,美国连锁书店博德斯宣布倒闭。近日,全国首家教育图书专业书店、有30多年历史的上海书城淮海店正式停业。虽然称此后还会择新址开业,但还是难免让人联想到实体书店倒闭潮似乎正从民营书店开始向“新华系”的国有书店蔓延。

  资深出版人刘明清曾经说,判断行业最低谷要以新华书店为尺度,因为新华书店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垄断优势,只有到新华书店这样的主渠道也出现问题,才是最低谷。如今,这一幕竟然已经来临。

  在移动互联改变读者的阅读、购书习惯的今天,传统实体书店原有的经营模式似乎已经步履维艰。面对水涨船高的运营成本以及网上书城、电子书的冲击,实体书店能否继续生存?网络时代其出路又将在何方?

  实体书店难以为继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7-2009年,我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家。2011年,全国实体书店更是集体跌入寒冬,不少行业佼佼者都面临关张窘境。

  在这一轮实体书店倒闭潮中,最先倒下的是民营书店。业内人士介绍,一本书的出版成本占书价的35%-40%,加上管理和发行费用,到了分销商手里是65%左右,去掉物业租金和员工工资,能有2%-3%的利润已经不错了。

  去年6月,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贴出维修通知,暂停营业至今。风入松董事长王洪彬曾无奈地表示,风入松目前所在地的房租价格已达每月5万元,不堪重负。

  民营书店大多陷入两难境地,想吸引客流,书店希望选址繁华地段,但天价的租金让不少书店望而却步,只得搬到较为偏僻的区域设店面,但门庭冷落又让书店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新华系”的国有书店虽然没有房租的困惑,但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和网络书店价格优势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与民营书店无异。早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任多米诺效应继续传导下去,“新华系”的国有书店同样岌岌可危。

  除了运营成本,网络书店的冲击愈加猛烈。令网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去年底苏宁易购正式进军图书市场,一次性上线品类数量达60万册。苏宁图书频道一上线,便开始“0元售书72小时”的“自杀式”促销,上线首日销量达7万册。当当网更是不甘示弱,以店庆为名打出“满100返200”的标语。随后,京东又推出“京东商城图书周年庆”活动,当天部分图书5折封顶、限时折上折以及持续27天的连发式促销。

  苏宁易购、京东、当当此番白菜价地售书,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出版业内人士称:“不管是苏宁易购还是京东,涉足图书行业都是幌子,他们是用最便宜的行销工具去吸引网站流量、扩大规模。”

  在人工成本、房租、经营成本全部上升的局面下,又与网络书店竞争愈加激烈,不论是民营书店还是“新华系”国有书店,都有压力,要想扭转局面,只有调整结构。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国内多个省份的新华书店都纷纷开始重组改革。然而其盘子大包袱也大,想要在成本上升、网络挤压的种种困境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并非容易之事。

  探寻多种经营

  对传统实体书店的相继停业表示叹息之余,也希望能保留一方可以洗涤心灵的阅读净土。实体书店是否会被网络书城所替代?那如果要继续经营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空间在哪儿?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主任晁钢令认为,网络再发达,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书店的位置。但实体书店必须改变目前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的缺点,将体验和休闲的功能发挥出来,同时形成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逐渐调整运营模式。

  目前,采取多种经营模式的书店中,最常见的是“割地出租”,引进咖啡吧、面包房或者文具店收租金,在营销上相互带动。也有不少书店尝试在网络上开辟销售平台,试图缩短自身与网络书店之间的差距。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减轻实体书店的税赋,以达到扶持该产业的目的。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仅通过减税来救实体书店远远不够,关键需要激活实体书店自身的“造血能力”。

  从实体书店的这场变革中可以看出,变革和创新才是出路,不论民营书店还是国有书店,只有以独特、创新的经营模式,才能保持其盈利水平,改变现有我国实体书店现状。

  而刘明清则认为,未来3-5年,倒闭的会越来越多,三种书店可能活下来,一是少数的行业巨头,二是转型为书吧、阅读咖啡馆之类,三是社区书店。

  >>链接:

  记忆中的那些书店……

  第三极书局

  2006年7月15日,第三极书局在位于北四环繁华地段中关村的第三极大厦内正式营业。当时的第三极书局雄心勃勃,打出的标语是“全球最大最全品种书店现身京城”。第三极书局营业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店内有30万种图书和10万种音像制品。不过是短短4年时间,这个庞大的书局就经历了声势浩大的开业、价格战、搬迁到停业一系列事件,其管理层人员也是几经变迁。2010年1月20日,北京第三极书局有限公司停止营业。

  光合作用书房

  “光合作用”书房,民营书店的代表,1995年由孙池独资开办管理,从一家门店发展到31家连锁店,从厦门开到北京再到上海。光合作用采取的策略是与新华书店进行差异化定位,填补新华书店留下的市场空间。光合作用书房把读者群定位于20到40岁的上班族,因为年轻读者群会比较喜欢清新时尚的读书空间和人文类的书籍。书店希望为人的精神提供清新、自然的氧气——阅读,倡导“在书与非书之间,悦读延伸世界”的理念。孙池说,近三四年来,“光合作用”的销售情况直线下滑,房租、水电等成本却又急剧上涨,“光合作用”的销售连续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销售和成本两头夹击,压力在不断增长。2011年10月,在北京的两家直营店关闭。

  北京风入松书店

  北京风入松书店是一家由北大教授王炜携一批文人学者创办的以学术书籍为主的大型文化书店,创办于1995年10月。书店以高品位的文化风格、浓郁的学术气氛、较大的超市规模吸引着各界人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时之间,风入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民营学术书店的一道风景,成了令国内外学人瞩目的品牌。风入松人不但以自己的知识结构、鉴赏能力和学术造诣推介图书、引导读者,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专题研讨、学术沙龙、新书首发、名人签售等,不仅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同时许多知名人士如杨振宁、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汪道涵、厉以宁等也都亲临指导,曾一度被媒体誉为京城民营图书零售业四大天王之一。2011年7月,风入松书店歇业。业界人士认为,虽然房租是风入松书店停业搬迁的直接原因,但电子商务的冲击是无法回避的关键因素。

  四川弘文书局

  弘文书局创办于1994年,由流沙河、吉铁肩、吴秀英、曾伯炎、于衍露等文化界名流一手组建。后由曾华在经营上具体执行。17年以来,弘文一直坚持自己的阅读口味和人文精神,在众多独立书店中独树一帜。和其他受读者欢迎的书店一样,弘文书局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沙龙,有作家见面会、诗歌朗诵会等。2010年秋天,弘文书局人民西路店开起了弘咖啡,在卖书之余,又专门拨出书店2/3的面积,开辟出一块全新角落,期待能留住读者“在此发呆,在此垂钓”。2012年1月,弘文书局对外宣称暂时关门。

热词:

  • 风入松
  • 光合作用
  • 京东
  • 网络书店
  • 实体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