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央早已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那么体现在施政实践中,就是更多地着眼于制度建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一张“民生大单”,每个人都不妨去寻找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数据和事实。
去年,困扰人们的物价、房价终于出现转折,这是令大多数人感佩的。个税起征点提高,每个月的税确实少交了点。口袋里收入略增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8.4%和11.4%的增长感受就很明显。欣然于每月养老金多了点,发现是“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结果。“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农民的负担少了、心里舒畅了。
那么今年呢?报告有新的具体承诺,比如,“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农民会高兴。一些大城市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市民会欣慰。教育经费终于占到GDP的4%,家长多了盼头。实事求是地说,这样一个大国,要样样作具体承诺并不现实,让每个人都得到具体利益、感受很明显也有难度。关键就是要致力于建树面向13亿民众输送利益的体制机制。
中央早已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体现在施政实践中,就是更多地着眼于制度建树,最终建立起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显然,这样的制度是系统性的,要比具体的某项优惠措施更管用、更持久、更实惠。如果制度设计最初,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全体人民对受益的感受就很明显。
从今年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个系统性的制度正在成形:从带薪休假制度、“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业补贴制度等等诸多已有制度,到正在建的生态补偿机制,再到将建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等等。如果能够着眼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顶层设计全部建立,就会源源不断地给全体人民输送利益。
民众的切身利益往往因时势变化而停滞甚至受损,原因在于缺乏制度护佑。因此,制度的建树更会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落到实处。(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 乔子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