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拷问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未来,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却投资无门。如何实现二者的优化对接?本报访谈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宁波市工商联副主席、浙江利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谈谈如何破解难题,如何优化民间资本投资。
广州日报:中小微企业转为“用钱荒”企业的节点,为什么集中于2011年?是长期问题,还是有特殊原因?“用钱荒”企业是否集中出现于浙江?对广东省的企业有些什么启示?
李立新:其实,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到了2011年,问题集中凸显了出来。其实“用钱荒”企业不单单出现在浙江,我认识很多广东企业界的朋友,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样很突出。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企业融资需求加大。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接单难、招工难、成本涨、融资难”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众多中小微企业感到危机重重,超过一半的中小型企业表示目前资金相当“紧张”。
二是国家货币政策趋紧,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银根收紧,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正规金融机构求贷无门。于是,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只能依靠民间高利贷融资,民间高利贷月利率一般为5%~6%,最高的达到年利率120%,高利贷进一步拉升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当然,人所共知,融资难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垄断。金融垄断不破除,即使有再多的措施,融资难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根除。
广州日报: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无门,而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却出现用钱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优化二者的对接?
李立新:当前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归根结底是我国现有的金融改革滞后造成的,症结在政策体制。我国实体经济体系已经高度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可我们的金融体系却是相对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对此,我认为应该通过放开金融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金融创新,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搭建起一座畅通、高效的桥梁。要在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就要给民间借贷一个合法的身份,使其合法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