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中信建投:台湾制度改革的经济基本面分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18: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和讯股票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研究的逻辑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的制度层面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顶层设计层面改革的急迫性日益明显。在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不公恶化和利益集团分立的情况下,国内制度改革的步伐理应加快和深化。制度改革将释放出明显的制度红利,我们也需要从制度改革的方向、举措、进程等多视角进行跟踪和分析。第二代制度改革将又是一次历史性的改革,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方向。不知道未来的路径会如何,我们以我国台湾省的制度改革作为一个历史镜像,看看台湾的制度改革及其制度红利对于资本市场有何影响,带来了何种投资机会。

  台湾制度改革的时间窗口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是台湾经济结构转型的时间窗口,也是其制度改革及其红利释放的重要阶段。相当于经济结构转型而言,台湾制度改革的阶段相对更长,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后期都是台湾地区的制度改革和制度红利释放阶段。

  台湾制度改革期间的经济特征:中枢下移,波动加大

  台湾在经济转型和制度改革期间,经济整体表现良好,但遭遇了外部性的严重通胀,主要是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而导致的。在转型期间,经济增长中枢下移。70 年代末期-80 年代初期是台湾工业化进程的转型阶段,大致持续了4 年多的时间。而在制度改革深化期间,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呈现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格局。整个80 年代台湾经济受结构转型和制度变革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动荡格局。

  转型中的结构特征

  从三次产业看,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对第二产业影响更大,而第三产业在经济变动环境中发展更为稳定。在1987 年经济转型开始实质性推进之后,第三产业更快成长,反映了台湾进入工业成熟阶段,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看,私人部门消费从80 年代的底部开始缓慢上升,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甚至超过了出口。在80 年代中后期台湾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的内部平衡取得积极的进展。

  从主导产业看,台湾从70 年代末期的重化工业逐步转型到新兴的制造业。从钢铁、机电、化工、塑料橡胶、水泥、运输机械、有色金属等升级为电子、电器、计算机、信息设备、电力设备、精密仪器等,到80 年代末期金融地产爆炸式增长,也引发了大泡沫。

热词:

  • 制度改革
  • 经济整体
  • 建投
  • 经济转型
  • 经济基本面
  • 经济特征
  • 经济变动
  • 台湾经济
  • 制度变革
  • 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