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7日表示,推动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总体没变,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限制因素正在增加。这种局面下,中国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17日在北京举行。马建堂在论坛上用一组数据描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马建堂指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从空间上看是城镇化,从行业上讲是工业化,这两项进程目前都还没有结束迹象。
马建堂表示,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前,中国城镇化率大概每年提高0.83个百分点,但到2010年尚不足50%。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66%以上,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
工业化方面,统计局初步调查显示,2006年到2010年间,中国工业化指数分别为51.2%、53.9%、55.1%、57.4%和59.8%。马建堂表示,不足60%的工业化指数说明中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
上述数据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但马建堂提醒,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优势有所弱化,面临的约束正在增强。
首先,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马建堂指出,2011年,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中国总人口比重第一次下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变化。
其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一百个劳动适龄人口需抚养约20个老人,而且这个比重仍在快速增长。马建堂强调,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减少和需要负担的老龄人口的增加,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第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马建堂指出,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5亿吨标准煤。和世界相比,中国人均占有资源量是少的,能源消耗是大的。由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也是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马建堂强调,在制约因素增加之际,要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进一步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