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周凯)近日网络上曝出意大利在北京设立的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1年的调查发现,中国市场上有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并已经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申诉。
不少网民对此戏谑地称:中国足球不给力花大钱引进外援也就罢了,消费品打假难道也需要“外援”?
据了解,国内的这些冒牌企业在宣传时号称自己是意大利品牌,但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而且这些贴着伪意大利品牌的家具、床垫动辄上万元的价格,高得连意大利方都震惊了。追求品牌的时尚人士你们伤不起啊,高价买回的洋品牌原来只是“假洋鬼子”?!
在市场经济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本属正常,但当“李鬼”遇到“李逵”,打假者不是本地“捕头”竟是洋“外援”,人们不禁要问:有关部门哪里去了?为何总是这么神秘?
“自主创新”“走出去”的口号近年喊得震耳欲聋,但假冒伪劣产品所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是我国产业升级改造的“劲敌”。“假洋鬼子”之所以横行霸道,除了违约赔偿成本较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假冒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监管部门不止一个,为啥偏偏让外国人给发现了?有关部门应以此为鉴,负起“守土”之责,要知道意大利“外援”来华不仅仅是打假,打的更是有关部门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