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挂洋牌卖国货反遭洋人打假 罗宾汉国产号称英产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11: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西风劲吹的泛滥给市场带来了混乱,用户一定要辨别真的洋品牌和“挂靠”的“洋”品牌。

  “3·15”本是中国消费者的节日,没想到,一场洋人打假,也凑热闹在中国上演。

  近日,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人戴胜桥向媒体表示,他们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这些品牌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而事实上这些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如所谓的“达芬奇”家具,“托斯卡尼”皮包。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挂“洋”牌卖国货在服装、保健品、家居等领域已是普遍现象,形成多年,除了“意大利血统”,这些国货还喜欢“挂靠”英国、法国等。

  ■事件

  60家假冒意大利企业出水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办公室负责人戴胜桥表示,2010年7月,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下的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一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这些“伪意大利品牌”的市场主体包括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韩国的企业。它们在宣传时号称自己是来自意大利的品牌,但这些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

  “这些品牌在意大利的‘源头’都是经过精心捏造的。有一家公司还在宣传册上写上了意大利总部的电话号码,但经证实那不过是一个普通民宅的电话号码。”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已经先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误导消费者,意方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调查

  店面英伦风 产地在中山

  店面布置大打英伦风、品牌网站用英文介绍、配英文歌曲……乍一看,就是英国品牌,可仔细一打听才发现,服饰的产地就在国内。

  漫步京城各大商场,无论是男装、女装、鞋子、名包……放眼望去,几乎是清一色的“洋文”字母,走近询问,导购无一例外答复为“国外品牌”。

  “这是英国牌子”、“这是美国牌子”、“这是意大利的”……近日,记者接连走访京城多家商场和超市底商,询问了20多家服装品牌专柜,销售人员的回答无一例外。

  在某商场的罗宾汉专柜,店面布置很“英伦”,服饰上还挂着“英国国旗”的标牌。记者走近询问,“牌子是哪里的?”导购答复,“是英国的。”

  可翻看服饰内的标签,记者却发现,服饰的产地一栏上清晰地写着“广东中山”。“为什么产地是中山,却说是英国牌子呢?”追问之下,导购人员有些支支吾吾,“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牌子的由来是以英国一个英雄为原型的,我们就是按照他的形象设计的。”

  “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说是英国牌子?”面对接下来的追问,导购人员坦言,之所以如此介绍,是因为公司给的宣传册上就是这么印制的,我们也就这样向顾客介绍。

  登录这家品牌的官网,一首动感十足的英文歌曲传来。网站首页“品牌介绍”、“产品展示”、“促销活动”等目录也清一色地使用英文,直到点击进入才切换成中文页面。

  二三线品牌青睐造“假象”

  和该品牌相似,记者发现包括服装、保健品、家居等多个领域的商品都存在冒充“洋”品牌行为,其中以二、三线服装品牌为主,追问下才会承认在国内生产。

  不过,这些挂“洋”牌卖国货的商家进一步解释往往稍显不同,有些称是国外一个知名品牌和国内一家公司合并,在中国生产;有些则表示品牌是国外的,国内公司是代理商;还有一些宣称,国内公司生产,国外公司监制。

  待到掏出商品的内部标签,显示的产地却多来自广州、珠海、深圳、东莞、中山等地。

  “为什么不说是民族牌子?”问及这个问题,一些导购员并不隐晦,“标了英文显得高档,消费者都觉得国外的牌子好,好卖。”某商场一款意大利品牌名包导购和记者攀谈时道出了实情。

  记者在商场内与多位消费者攀谈,试图了解消费者心理,发现部分消费者的心理认证了导购所言。“国外牌子,总觉得设计得棒,买了上档次。”一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士告诉记者。但记者也发现,随着市民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商家制造的“假象”慢慢被一些消费者识破。一年前曾告诉记者专爱“洋”牌子的刘女士心态就产生了变化,“以前我专挑洋牌子买,可买回家仔细看产地,根本就是国货,所以我现在根本不看是不是洋牌子,只看质量和样式。”

  ■揭秘

  洋名字来自老板灵感

  这些号称“洋”牌子的国货名牌从何而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洋”牌子的名称由来各有不同,有些品牌就是老板出国玩了一圈,到了当地,看到和了解到了那里的景色、文化,回来后灵感大发。“老板取了名字,员工都跟着想词,想用什么语言诠释能和这个品牌靠得上。”这位从业人员坦言,消费者最终看到的宣传介绍上那些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语言,全都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

  还有一些“造假”手段,比如在国内建一个工厂引进一些设备,按国外标准生产,号称是“原装进口”;宣传上声称至少有几十年历史,贴上一张洋人照片,便称其是著名设计师或品牌开创人,或请老外当模特等。

  “土生土长、源自意大利、有着几百年历史……”这些诱惑性的宣传语,往往让消费者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款商品品质很好。

  “造假”升级打“擦边球”

  业内人士称,上述是“造假”的最初级手法,后来也有一些“洋”品牌慢慢从简单的“伪造”过渡为“合法改变”。

  比如听说国外一个卖得不错的牌子后,在国内注册一个同样的牌子。

  对于这种抢注,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洲告诉记者,是否违法要分情况,比如该国外品牌在国内已有宣传和使用,那么根据商标法规定,不可再进行注册;倘若该国外品牌在中国没有使用过,这种提前抢注的行为,就不被禁止。

  此外,由于内地注册企业,不能使用“美国”、“法国”等字样,一些商家打起“擦边球”,转道香港、澳门等地,这里注册商标限制较少。

  另外一种惯用手法是,一些老板去国外注册一个商标,几经转手到国内公司,而通过海外注册公司然后再授权国内生产的方式,在中国是合法的,有了“洋”商标,不管它在国外有无设计、生产及销售,就被称为“洋牌”了。

  ■相关链接

  “假洋鬼子”脸谱

  近年来,被曝光的“洋”牌国货品类繁多,涉及保健品、食品、家居等多个领域若干个品牌。以下是根据媒体报道所做出的归纳。

  ●SAN MARCO 表

  意方称,San Marco在意大利也提交了注册申请,申请人为中国自然人WANG Sitong,但已被意大利专利商标局驳回。

  ●SABO 厨具

  意方称,中意两国的商标查询系统均没有生产厨具的“萨博”商标注册,其所谓的中国公司,不过是名为“潮州市枫溪区萨博厨具礼品经销部”的个体户,佛罗伦萨亦无名为SABO且生产厨具的公司。

  ● JAJEMoN 床上用品

  意方称,“JAJEMoN嘉加梦”商标是在中国注册的,所谓的在意大利的公司和地址都是子虚乌有,真正的运营商是“上海家利床上用品有限公司”。

  ●托斯卡尼 皮包

  Toskany品牌在意大利未进行商标注册,在中国的注册商标所有人是一个姓肖的中国人,实际公司名称为北京时代唯意皮具有限公司,办公地点也在北京市东城区。

  ●OBOSI 拉杆箱

  在广州市荣威手袋制品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一款他们生产的“欧柏斯OBOSI”拉杆箱——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所列的“伪意大利品牌”名单中,欧柏斯OBOSI也在列。据戴胜桥介绍,“欧柏斯 OBOSI”商标只在中国有注册信息,并没有在意大利注册。

  ●杰士邦 创可贴

  虚构英国血统,其外包装上,明显标示着“产品由JISSBON(UK) GLOBAL CO-MP LIMITED(杰士邦(英国)全球有限公司)授权,生产商为SURETEX LIMITED(泰国)”。然而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网站查询则发现,“杰士邦”、“JISSBON”则是武汉杰士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于1998年4月20日申请注册的中国商标。

  ●拉菲 酒

  中国市场一年消费“拉菲”数百万瓶,但是在拉菲的产地法国,一年拉菲的产量仅有二十多万瓶。

  在今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处了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经销裸装葡萄酒一案。据了解,程盛商行老板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等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

  ●金奇仕 鱼肝油

  有消费者反映在其产品包装上有“新西兰金奇仕营养品研究中心”监制的字样,该公司的鳕鱼肝油介绍文字“来自挪威的深海礼物”,外包装上写着浙江专供,包装地是广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金奇仕方面表示,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企业。

  ●美国骆驼鞋

  美国骆驼鞋专卖店随街可见,尽管打着“美国”牌,但骆驼鞋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骆驼牌及图”商标的注册人是一位姓万的中国公民。万某获准注册骆驼牌及图商标后,许可美国骆驼国际投资公司使用该商标,此后美国骆驼国际投资公司许可石狮市豪迈鞋业有限公司使用该商标。

  ●卡尔丹顿服装、吉诺里兹服装

  这些随处可见的“意大利”品牌,在意大利官方商业和税务机关意大利商会里,并没有这些注册公司,而且意大利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也没有听说过这些品牌。记者了解到,“卡尔丹顿”目前的商标拥有者是深圳市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吉诺里兹”的注册企业是北京吉嘉诺服装有限公司。

  ●马克华菲男装

  其实这是一个百分百中国原创的品牌。

  ■观点

  “打假人”王海——

  不诚信致利益怪圈

  挂“洋”牌卖国货,这种方式是否构成欺诈消费者?

  “打假人”王海认为,商家挂“洋”牌卖国货的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因为商家使用英文标识、国外牌子等,这些举动的目的就是误导消费者,具有主观故意。王海认为,造成这种现状持久得不到改变的原因,是长久以来国内部分企业的不诚信,给消费者造成了对其的不信任,而反过来感受不到信任的国内企业就想办法去改变“血统”,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

  多数消费者对王海的观点表示认同,“长久以往,消费者会感觉被笼罩在一个又一个骗局和假象中,形成恶性循环,无论对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是损失。”消费者于先生说。

  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林悟江——

  加强公司信用立法

  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林悟江表示,如在不违背相关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商家对自己的名称和商标有自由的选择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公司在产品宣传中,明示或暗示产品是进口货等,则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对于虚假宣传,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消费者有证据,则可要求双倍赔偿。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多了解一些消费常识,不断提高自我消费的认知能力。而国家也应该不断加强公司在信用方面的立法,促使公司诚信经营。

  在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洲看来,“土生土长、源自意大利、有着几百年历史……”这些诱惑性的话语,给消费者编造了谎言,让消费者付出了额外的费用,属虚假宣传,构成消费欺诈。此外,商标法规定,国旗国徽都是被禁止使用的范畴。

  张亚洲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在执法上更加主动。

  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

  消费者有证据可举报

  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厂家只要明确标明了生产产地在国内,就不构成消费欺诈。但如果厂家宣称国外生产,并以此向消费者宣传,而国外并不存在的话,就构成欺诈,消费者如掌握证据,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热词:

  • 意大利
  • 马克华菲
  • 罗宾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