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化解传统发展方式转型之根本困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 15: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南方日报评论员

  “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2008年早春,广东用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那个时节,传统发展模式还如日中天,“腾笼换鸟”、“双转移”一度被指责为“瞎折腾”。国际金融风暴旋即爆发,传统“三来一补”式的外向型经济一夜之间岌岌可危,珠三角一批工厂陷入倒闭风潮。

  任何的产业转型升级都会有阵痛。4年时间过去,再度回首不难发现,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各类企业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命运抉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还在苦苦支撑,有的则在开怀大笑。

  “农民工司令”张全收,这位带领农民工群体为各地企业进行订单式打工的河南籍全国人大代表,刚开始仅仅带领着几十名农民工在珠三角区域打工,后来发展到几千人、上万人,再到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跌落几千人,然后重回万余人,一路命运的变迁见证并亲历了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近几年来的工业变迁史。

  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诸多,毋须赘言。早在1979年中央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启了第一波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其后亦多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然而,产业结构30多年来一直在调整,总是难以有大的突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各级政府的GDP至上观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传统发展方式在市场上还具备一定的生存空间。

  “早转早主动、晚转则被动、不转行不通”,实践验证了广东的先见之明和先转之智。但是,转型升级是需要驱动力的。在市场经济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下,短视性、盲目性、碎片化都可能影响市场竞争主体的前进方向。

  为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广东曾经出台过多项优惠政策。有一部分企业听进去了,主动升级,及时应对了市场突发状况,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空间,甚至有的还开展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对是否转有所疑虑,但被动性地跟着转,也“活”了下来,甚至稳扎稳打,攻城略地;还有一部分企业对于转型升级不置可否,甚至拒绝转型,死抱着低端加工贸易不放,妄图薄利多销,结果扛不住接踵而来的经济环境变化,“死”在半途中。

  转型升级的经验和教训比比皆是。但是企业是不是要转型,是不是要升级,不是政府决定的,政府只能起到一个引导、指导作用,政府行为的关键不是强硬地关闭合法企业,而是应当积极说服、引导企业转型,同时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公共服务。广东之所以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成功,主要还是在于把企业发展的环境改变了,让整个的企业环境变成更适宜科学发展方式扎根和发展,同时出台各项政策积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窥一斑而知全豹。“农民工司令”命运的变迁是广东转型升级的一面折射镜。这一变迁并不仅仅是政府对于转型升级的引领,更主要是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在这一系列的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市场起到了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广东各级政府只是及时、合理地挥动了指挥棒。

  广东转型升级成功的一大秘诀应当说就是政府归位。通过建设“有限政府”,逐步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摆正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市场主体从跟着转到主动转的大转变。这一大转变,契合了广东的发展方向,使广东逐步从传统加工贸易的泥淖中摆脱出来,从产业链低端的位置摆脱出来。广东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广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改革攻坚克难,需要广东更多类似的作为。

  此即大智慧。

热词:

  • 农民工司令
  • 产业转型
  • 发展方式
  • 加工贸易
  • 体制机制创新
  • 2008年
  • 前进方向
  • 升级的经验
  • 碎片化
  • 低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