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香港郭氏兄弟再演豪门恩怨 调查或源于大哥举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09: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左起:郭炳联、郭炳湘和郭炳江。

  本报特约记者 闵 喆

  香港新鸿基地产的两位联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联兄弟上月末被廉政公署拘捕,案件震动香港。新地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由郭氏兄弟之父郭得胜经营杂货店白手起家,发展成如今的上市公司,家族也成为香港第三大富豪,堪称香港家族企业传承的典范。但新地此次危机,却与豪门恩怨脱不开关系。

  调查源于大哥举报

  与郭氏兄弟同时被拘捕的还有香港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他是廉署成立以来拘捕的最高层级前政府官员。廉署尚未公布详细案情,但媒体已经大量披露郭氏兄弟与许仕仁之间的利益往来。

  知情人士透露,在许仕仁担任香港积金局行政总监以及政务司司长期间,以收取顾问费和豪宅免租金的方式,涉嫌收受新地提供的利益和金钱,金额达数千万港元,作为交换,许仕仁向新鸿基地产提供了有关土地开发的机密资料。

  媒体同时爆料,此次廉署大动作调查新鸿基,很可能源于郭氏兄弟大哥郭炳湘的举报。郭得胜去世后,郭炳湘曾任新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但他在2008年被董事局撤职,从此与胞弟公开决裂。之后,郭炳湘曾两次向廉署举报新地与许仕仁之间利益输送的问题。

  白手成就地产王国

  上世纪20年代,郭得胜来到香港,在上环开了一个名叫“鸿兴合记”的小杂货店。后来,小杂货店变成了商行,开始批发洋货,接着又在东南亚推销日本服装。1958年,郭得胜看准香港房地产的发展势头,联合两名好友办了一家小房产公司,即新地前身。

  1972年,郭得胜61岁时,“新鸿基地产”在香港上市。1990年郭得胜去世时,新地已成为市值达254亿港元的大型地产集团,与创办上市时相比,产业增长了63.5倍。郭家三兄弟随后接管了企业,郭炳湘出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二弟郭炳江、三弟郭炳联分别出任副主席兼董事和总经理。新鸿基由一人主持变为三人同驾。

  虽然是“富二代”,但郭氏三兄弟作风低调踏实,创造了新的辉煌。在建造高品质住宅、提供周到服务方面,新地引领潮流。如今,包括著名的中环广场、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香港50余座大型商厦和广场,皆属新地所有。郭家兄弟经营新地20年,公司的市值达2000亿港元,资产比他们接班时增长近8倍。《福布斯》杂志今年4月公布,郭氏家族所拥资产居香港富豪第三位,仅次于李嘉诚和李兆基。

  同室操戈改写故事

  郭氏兄弟共同管理父业本被视为没有争产的成功例子,但3人同室操戈改写了兄弟同心的故事。

  2008年新地家变,原任主席的郭炳湘被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夺权。事情的起因,当时媒体猜测可能的原因有三:一是郭炳湘在外自己注册公司,有另起炉灶之疑;二是郭炳湘曾经遭受过绑架,之后据传性情大变与人难相处,在企业管理上也常与两位胞弟意见相左;三是郭炳湘与有夫之妇传出绯闻,这位红颜被指安排进入新地工作,过多干预公司管理,引发郭氏兄弟母亲郭邝肖卿的不满,最终联手两个小儿子将大儿子扫地出门。

  2008年的争产风波之后,郭氏家族信托基金的受托人也进行了重组,郭氏家族所拥有的42%新地股权被分成3份,但当时所发的声明中,强调一份是分给郭炳湘“的”家人,另外两份则分给郭炳江“及”家人、郭炳联“及”家人。郭炳湘被彻底排除在董事局之外。

  如果针对郭氏兄弟的指控成立,谁将执掌新地成为疑问,郭炳湘借此复出的机会并不乐观。郭家的信托基金遵循许多亚洲家族企业的模式,财产授予人拥有极大管控权,所以年过80的郭老太郭邝肖卿才是一锤定音的人。

  新鸿基案让港澳豪门争产的例子又多了一桩。同时,香港地产业界指出,该案可能会终结地产业的“潜规则时代”,特区政府官员批准土地用途变更及制定相关收费标准的权力可能因此受到更多制约。

热词:

  • 郭炳湘
  • 郭氏家族
  • 新地
  • 香港地产
  • 豪门恩怨
  • 郭得胜
  • 香港上市
  • 新鸿基地产
  • 大哥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