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大连4月11日电(记者 樊曦 陈梦阳)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等10个工种有了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2012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不能低于10%……
这是中国软件行业首个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中的两项规定。在11日举行的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首届职工代表大会上,企业方和职工方首席代表在这份《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上共同签字盖章。
这份合同将惠及大连高新区内500多家软件企业的数万“白领”。“不仅是工资问题有了统一的规范化标准,更重要的是让职工了解到工资不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单方面就说了算’,而是要与职工平等协商、民主共决。”职工方首席代表、大连高新区软件产业工会主席徐世辉说。
此前一天,11名企业方代表和11名职工方代表对合同草案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集体协商。双方就最低工资标准、年度工资涨幅以及员工福利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讨论。
长期以来,中国职工对自己工资收入的参与权很小,这样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被拉大、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中国工会组织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让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后,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起初,工资集体协商多集中在餐饮、建筑、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今,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工资集体协商逐步走进“白领”集中的高科技行业等企业。
“在这些‘白领’集中的企业,员工收入虽然较高,但是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企业分配不透明、不公平、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软件行业也是如此”,罗军胜说。参与大连高新区软件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方和职工方代表一致认为,达成协议不仅有利于职工权益保障,也有利于软件产业的长远发展。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工资集体合同已覆盖企业172.4万家,覆盖职工过亿。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工资集体协商仍然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经营者仍然不愿意和员工进行协商;一些企业的工会和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不足,“不敢谈、不愿谈、不会谈”的现象突出;一些集体合同由于缺乏实质内容而流于形式,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因人员小、工会力量弱,也难以进行工资协商。
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全总已制定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三年规划”:从2011年起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基本实现已建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