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随着基金2012年年报的披露,基金公司管理费再度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取消固定费率制的呼声也随之重新高涨。但在争论基金公司高额管理费是否合理之前,思考一下基金亏钱的源头是不是费率制度,或可为这一问题找到答案。
先看去年,873只基金亏损总额为5004亿元,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为289亿元。两者对照,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基金公司的盈利建立在基民亏损基础之上的感觉。不可否认,管理费是以基金资产支付的费用,基金公司打理持有人的财产亏了钱,持有人还得掏腰包给它们,似乎是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有些人主张取消现行“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制度,采取基金赚钱时支付管理费,赔钱时不付甚至罚钱的浮动费率制。这个办法看起来很合理,而且很多私募就按此办法行事,为什么公募基金不能照此办理呢?
公募基金按其产品定位来说属于社会化、工具化的理财产品,目标客户是老百姓。其结果是公募基金的监管非常严格,产品设计标准化。如果公募基金采取浮动费率制,先不说费率的计算方法势必十分复杂,老百姓不易分辨,更重要的是目前对公募基金投资的种种约束也应相应放开,比如持股比例、仓位限制等。如果这样的话,公募基金的风险将升高。而且放开投资约束之后,如何实现数以万计的普通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信息对称,同样也是件难办的事。
有个比喻非常贴切——公募基金就像公共汽车,车费便宜而且固定,但却很难实现点到点的运输;私募基金像出租车,按里程收费,想去哪去哪,但费用远比公交昂贵。实际上,除了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投连险等公众化的理财产品,收取管理费时大部分也采取固定费率制。
上面说的是基金亏损时,如果看看大牛市时基金公司如何“旁观”基民赚大钱,很多人可能就会发现固定费率制的好处。2007年,341只基金盈利高达11231亿元,同期基金公司只提取了284亿元的管理费,绝大部分利润留给了持有人。而按照私募采取的浮动费率制,差不多有20%的利润将被基金公司拿走。
实际上,无论是浮动费率制还是固定费率制,都谈不上绝对合理,只不过它们一个更适合私募,一个更适合公募。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私募基金采取了浮动费率就会稳赚不赔,去年私募里赔钱的产品也为数不少。投资者紧盯的应该是基金管理人是否勤勉尽责,如果一只基金业绩持续不佳,投资者就该果断用脚投票,让他们提不到管理费。这样,固定费率制同样可以发挥督促管理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