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一个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称,被调查的9家知名茶叶品牌的18份茶叶上,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这份检测报告,不但给春茶市场蒙上阴影,而且引得舆论一片哗然,一些品牌茶叶在个别城市甚至因此“下架”。(综合近日媒体消息)
这份调查报告,显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不但可能影响茶叶的出口市场,而且还可能影响国内消费者的选择。所以,消息刚一发布,就遭到了诸多茶叶协会、茶企和专家的强烈“回应”。
概括这些“回应”,不外乎三点:一是不否认茶叶有“农药残留”,但辩解“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不可混淆;二是认为欧盟的标准非常严格,而且近乎苛刻的,并不科学,完全是一种技术壁垒,故意“找茬”;三是,不管该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检测结果如何,反正这些“问题茶叶”样品全部符合“国标”。
这些七嘴八舌的纷杂“回应”,起码印证了这样的事实——承认茶叶有农药残留,但认为符合“国标”,不认为农药“超标”而“有毒”;认为该组织发布的《报告》居心叵测,玩的是技术壁垒的阴招。
假如用呵护生命的态度审视“茶叶农药门”,这些“回应”并不容易让公众信服。面对“茶叶农药门”,各地茶协和茶企的“回应”,恐怕无法摆脱利益羁绊,有自圆其说的嫌疑。
笔者的家乡也种茶,我亲哥也算一个茶农,他跟我说过,现在茶叶打农药太多、太频繁,因为如果不打药,茶树就会生虫,就没有产量,不挣钱。所以,为满足自己喝到无农药的茶,茶农们会专门劈出一小片“无公害”茶树,专供自己饮用。类似现象是否普遍,我不敢断言,但茶叶含有农药残留这个事实,至今无人否认。
所以,在笔者看来,该组织发布的这份《报告》,对中国茶叶行业也并非坏事,在舆情倒逼的前提下,各地茶协、茶企乃至地方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多倾听公众呼声,站在呵护公众健康的角度上,对茶叶安全问题重新审视。比如,能否让茶叶“国标”与国际接轨,能否对茶叶的种植模式、生产和藏贮方式进行更严格的管理等。怕就怕在,茶叶明明“有毒”,他们为了行业利益却不愿也不敢直视,甚至掩耳盗铃,百般狡辩说假话。这不仅不利于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漠视公众的生命健康的表现。(惠铭生)